核心提示:2022年12月21日,吴忠市2023年民生实事出炉,其中,新建和改扩建一批中小学、幼儿园,进一步解决大班额问题;新建改扩建学校15所(幼儿园4所,小学6所,中学4所,中职学校1所),新增校舍面积7.3万平方米,新增学位7500个。一年来,市委、市政府高位推动,加大教育投入,优化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打出了“建学校、增学位、小班额、优教学”的整套“组合拳”,完成了民生实事任务清单,兑现了承诺。据市教育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市新建和改扩建幼儿园8所,新增学位2250个;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新建和改扩建项目43个,新增校舍面积2.8万平方米,新增学位5400个。
(一)
11月13日,同心县第七中学正式揭牌投入使用,1645名师生搬入新校区,开启教学新生活。
同心县第七中学航拍图。
走进同心县第七中学校园,映入眼帘的是高大崭新的现代化教学楼,桌椅簇新的教室、功能完备的教学设施、宽敞明亮的宿舍……美观大气的新学校,让同心县老城区的孩子们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优质教育。“学校环境很好,班里、食堂设施也很齐全,非常开心能在这里上学。”七年级(21)班学生马凌微说。
同心县第七中学举行揭牌仪式。
作为学生家长,家住同心县阳光城市花园的马玉堂对于新建的这所学校满怀期望。他表示:“学校就在家门口,上下学都很方便。希望孩子好好珍惜这三年时间,刻苦学习,努力考上自己理想的高中。”
同心县第七中学学生代表马玲珊、黑君宇带领全体学生庄严宣誓,表示将不负祖国、不负学校、不负父母期望,好好学习,努力拼搏,展现强国有我的使命与担当。
同心县第七中学全体师生一起参加学校首次升国旗仪式。
同心县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牢固树立“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理念,不断提升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持续优化办学条件,满足广大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同心县第七中学是同心县委、县政府打造的一所高起点、高品质的公办初级中学,总建筑面积33925平方米,投资1.8亿元,设计规模39个班,建有图书馆、食堂、浴室、风雨操场等,可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要。同心县第七中学执行校长黑广平说:“本学期同心县第十小学全体毕业生和第二中学八年级全体学生首批进入第七中学学习。通过教育教学软硬件结合,我们将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
“朵朵,快,我们准备出门了。”11月14日早上7:45,家住吴忠市利通区阳光瑞晨的马晓荣就拉着女儿出门了。
利通区第九幼儿园幼儿在老师的带领下,到室外活动。
马晓荣的女儿朵朵今年5岁,正在上幼儿园中班。“孩子上小班的时候,幼儿园离我们家开车15分钟才能到达,每天送完儿子再送女儿,到幼儿园都快8:10了,每天迟到,其他孩子都开始吃早饭了。”马晓荣说。今年10月16日,利通区第九幼儿园建成,马晓荣果断将女儿转至该园中班,每天从家里出发到送完孩子,整个过程仅用5分钟。“这简直就是家门口的幼儿园,出门过一个红绿灯就到了,非常方便。最主要的还是公办幼儿园,孩子的吃、住我们都放心。”马晓荣笑着说。
利通区第九幼儿园是利通区委、区政府优先发展教育、不断完善全市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破解学前教育资源不足难题而高起点谋划、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建设的一所现代化公办幼儿园。11月14日,走进利通区第九幼儿园,整体呈“黄+白”相间的暖色基调的教学大楼非常吸引眼球。园内活动空间充足、分区合理,充满童趣的绘画墙、创意手工坊、幼儿活动室等为小朋友们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利通区第九幼儿园孩子在老师的陪伴下拼搭积木。
“我们拥有一支专业、敬业、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和后勤团队。”该园负责人介绍,将紧紧围绕“个性化发展、生活化教育、和谐中成长”的办园理念,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寓教于乐、积极向上的成长环境,致力培养出自信、健康、阳光、快乐的孩子。
利通区第九幼儿园的小朋友在园内骑单车。
“新开园的利通区第九幼儿园实行集团化办学,由利通区第三幼儿园联动管理,进一步推动公办幼儿园高质量发展,切实增强公共服务的均衡性、可及性和优质性,努力打造家门口的优质教育。”利通区教育局副局长马婷婷表示,利通区将有效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进一步优化学前教育的资源配置,满足适龄儿童就近就学的需要。
(三)
盐池县第一小学是全县规模最大的一所完全小学,学校占地面积26826平方米,建筑面积12301平方米,现有教学班39个,学生1661名,教职工110人。
盐池县第一小学学生在新建的教学楼里上课。
11月14日一大早,走进盐池县第一小学,干净宽敞的校园里树木依然郁郁葱葱,一间间教室里传来朗朗读书声。步入教室,课桌整齐有序摆放,前后左右的间距很大,“大班额”的现象明显缓解。作为全市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其中一所,该校教学综合楼于今年3月投入使用,占地3000平方米,满足了学生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科技创新等教育教学需求,新增45个学位,解决了服务片区内学生“入学难”的问题。与此同时,今年该校还新建了6000平方米的操场,让孩子们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和体育活动。
“我家孩子今年上一年级,能上这么好的学校,感觉特别幸福。”家住学校附近的居民李新华告诉记者,孩子在家门口就可以上好学校,她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
“之前,我们每个年级有6至8个班,每班要挤下50余名学生。这学期开学,一年级扩大到7个班,招生总人数增加了,各班人数反而减少了,'大班额'现象明显减少。”盐池县第一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武冲坦言,随着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进一步满足了周边群众的教育需求,不仅招生压力得到缓解,在提高教学质量、校园安全等方面也更有保障。
美丽的校园让师生更加热爱学校,也更加喜欢待在学校。盐池县第一小学教师陈建梅笑着告诉记者:“良好的工作环境让我们有了归属感。现在老师需要加班时,更愿意从家中赶到办公室,这在几年前是从来没有的事。”
今年以来,吴忠市进一步优化学校规划布局,建立与学龄人口增长及结构变化相适应的学位供需监测机制,全力做好教育均衡发展大文章。市教育局局长王守军介绍,随着新改扩建学校的陆续投用,全市学校布局进一步优化,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持续扩大,老百姓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愿望在不断实现。
记者手记:俗话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近年来,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在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提升教师能力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方面,我市也在不断下功夫。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既要强化“均衡”,也要突出强调“优质”。推动基础教育水平再次提升、不断迈上发展新台阶,还需在务实求效上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建设更多“家门口的好学校”,让每个孩子都能实现全面、充分发展,托举他们放飞追梦,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记者 吴荣 见习记者 董泊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