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地市 -> 吴忠频道 -> 图片头条
保护古树 留住美丽乡愁!这份吴忠“绿色记忆” 请收好~
2023-08-03 16:15:01   
2023-08-03 16:15:01    来源:吴忠网

  一株株古树沉淀着历史,一圈圈年轮记录着岁月。古树不仅是森林资源的瑰宝,也是富有生命的生物,更是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近年来,吴忠市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多措并举加强对古树的保护管理,有序开展古树普查建档和复壮修复工作,统一编号、进行公告、确定其法律地位,并逐步建立古树档案。

  一树一故事。在吴忠市分布着不少古树,每一棵树树龄都在上百年,有圆枣树、桑树、苹果树等。如今,这些古树长势良好,成为点缀在吴忠大地的一道美丽的风景。

  7月27日,在吴忠市利通区板桥乡早元村一组周德家院内,有一棵156年树龄的沙果树。走近古树,映入眼帘的是沟壑遍布的树皮,古树目测高约15米,周长约2米,主干上挂着一块记录树种、高度、编号等信息的保护牌。

  站在古树下,追忆旧时岁月。“虽然这些树不能说话,但现在也挂了牌子,是重点管护对象,我要好好守着。”古树管护人周德说,从他太爷辈起就有这棵树,至今这棵树枝叶茂盛、果实累累。

  今年51岁的周德是土生土长的早元村人,讲起和这棵古树的故事,他打开了话匣子。“从我记事起,这棵古树就是这么粗、这么大了,我们两三个小伙伴手拉手都围不过来。小时候和小伙伴们爬树、掏鸟窝、藏猫猫,在树边一玩就是一整天,天黑了才想起来回家吃饭。”周德说。

  古树见证变迁,是大自然留给人类的宝贵财富。目前,吴忠市区建成区内现有古树名木及后备资源共计60株,其中,古树名木5株,古树名木后备资源55株。主要采取围栏、挂牌、专人管理,后备资源应登尽登,切实加强古树名木及后备资源保护,后备资源保护率达到100%。

  7月28日,在吴忠市利通区人民政府院内的一棵泡桐树下,抬头仰望,树高近20米,高大挺拔,枝繁叶茂,需3个成年人合抱才能围起来,在树主干1.6米处发出一股分枝,且长势旺盛,这棵树的树龄已超过了64年,被我市列入古树后备资源保护。

  大院内这些古树后备资源,对于家住吴忠景秀华府小区的卫方扬而言,是一段无法释怀的记忆。

  “1958年,我们一家人随父亲从上海到宁夏支援建设,听父亲说院里的树都是他和当时在这儿当兵的叔叔们种的。那时候,小树也就和胳膊一样粗……”今年73岁的卫方扬说。

  卫方扬回忆道,当年,父母上下班的途中总会从这棵树下路过。每逢季节变化,他们就会告诉我们树有了哪些新变化。我和妹妹总会约其他小朋友一起在树下做游戏。“这棵树见证了我和妹妹的成长,也见证了利通区人民政府大院的变迁。对于我们全家来说,它早已经融入我们的生活中。”卫方扬说。

  行人不见树少时,树见行人几番老。我市有些古树出现树势衰弱的情况,最近市城市管理局工作人员对一些古树名木及其后备资源挂吊瓶“打点滴”,及时补充营养、提升树木抗病能力。

  “注入的营养液主要是帮助树木进行细胞分裂,促进生根,提高光合作用和抗病能力。”市城市管理局园林科工作人员田波林说。

  只有全面掌握古树名木资源情况,才能更好保护。为摸清古树名木“家底”,2010年,吴忠市相关部门对古树名木资源进行了一次全面普查。去年8月,相关部门再次进行普查,并将普查信息全部录入吴忠市古树名木地理信息系统,形成了“智慧一张图”。

  “这样一来,古树名木的数据可以共享和可追溯,便于分析排查古树名木资源存在的风险隐患,及时发现古树保护管理隐患漏洞,让管理更加精细化。”利通区自然资源局综合办公室主任马克利说。

  沧桑的年轮雕琢着岁月的痕迹,一根根枝条编织了数百年的历史积淀,一片片树叶留下了无数的相思。城市离不开树木,根深叶茂的古树也是一座城市生态文明底蕴的见证者。(记者 马一萍)

【编辑】:张剑平
【责任编辑】: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