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地市 -> 吴忠频道 -> 图片头条
旱天岭村的幸福景
2023-12-08 13:03:14   
2023-12-08 13:03:14    来源:吴忠网

12月5日,在旱天岭村,改造治理后的村庄巷道为村民出行提供了便捷。

  日前,吴忠市组织的央地媒体“高质量发展·绿色吴忠”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走进同心县,来自新华社、光明日报社、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吴忠市新闻传媒中心的十多位记者来到了同心县河西镇旱天岭村的村史馆。推开门,迎面而来的是一张喷绘在墙上的巨幅照片——全村老少和驻村干部的欢乐合影。有记者笑着说:“这是幸福大合照呀!”

  是的,村史馆里展现的就是旱天岭村一步步战胜困难、贫穷走上幸福大道的珍贵照片!

  这里展示的老式水桶、水缸、水井等各种生活物品,还有一张张山大沟深、土地贫瘠的村容旧貌、孩子们蹚着泥水上学、老百姓骑着毛驴出行的老照片,无声地讲述着昔日旱天岭村的困苦。

  而与这些老物件、老照片形成对比的,是一张张新时代十年来旱天岭村新建的村庄、学校、卫生院、水泥路、工厂和现代设施温棚等照片,让记者们看到了旱天岭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同心县联合中核集团通过实施十大工程,进一步点“靓”了旱天岭村。(摄于11月22日) 

  移民搬迁 从“旱天岭”到“撼天岭”

  旱天,是经常缺水;岭,是地不平,这就是过去的旱天岭。

  20世纪90年代,在同心县的丁家二沟村、李家沟村一带,恶劣的自然环境严重影响着当地的发展。生活在山沟沟里的村民家徒四壁,吃上顿愁下顿,遭受着“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穷苦境遇。

  在党中央移民搬迁政策的指引下,改变从2011年开始。同心县政府将距离丁家二沟村3公里外的早天岭村,设置为县内移民搬迁安置点,这一重要举措直接有效地解决了自然环境的问题。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犹如春风化雨,播撒到一个个偏远的贫穷村落,村民们盼着“搬出山沟沟,让下一代过上好日子”的愿望一步步就要实现。村民们响应政府的号召,从“贫瘠甲天下”的故土迁移而出,向着美好生活的愿景进发。

  入冬以来,旱天岭村越来越多的村民表达了希望改村名的意愿。

  “咱们都是县里的乡村振兴示范村了,算收入、比环境,哪项不排在前面?旱天岭,光听名字,干旱又多山,说个媳妇,人一听名字都怕是要摇头呢。就应该把‘旱’字改成‘撼’。”村民马国海说出了不少人的心思。

  “旱天岭村这些年的发展,真是撼天动地。”王厚东是中核集团派驻旱天岭村的驻村第一书记,认为这一字之改,把过去那股悲苦劲全扫光了,满是豪情。

  2018年以来,中核集团开始派出驻村第一书记,作为重点帮扶村的旱天岭村自此被注入发展的核动力。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中核集团联合县政府向这个移民村投资超1亿元,先后实施水源连通、人居环境整治、牧草园种植等十项工程,共建“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示范村”。

  如今,旱天岭喜事连连:在村里试点推广“地热+PTV热电冷清洁三联供”项目,利用地热、太阳能为乡亲们取暖制冷。实施人居环境示范村建设项目,对村庄巷道两侧进行改造治理,铺装硬化。实施生活污水管网铺设,改造厕所366户,实施100户清洁能源供热项目、巷道改造提升、分布式光伏发电建设等44个项目,不断完善基础设施。

  王厚东说,等这些乡村振兴项目都干成了,全村又会发生大变样,到时“撼天岭”就叫得更响了。

  取天气精华 冬暖夏凉真舒坦

  冬天,户外的寒风让人们不由得裹紧了身上的棉衣,然而,和往年不一样,村民丁凤英家没再烧炭取暖,用的是取之不尽的天光和地热,这些清洁能源被制成暖风后从空调挂机里吹出来。遥控器显示,她家里温度23℃。

  前来调研的央地媒体“高质量发展·绿色吴忠”调研行主题采访团的记者们被空调挂机所吸引,大家纷纷伸出手,感受暖风。

  “这可比烧炭暖和得多,能拿遥控器调温度,没了烟熏火燎。躺在炕上,吹着暖风,舒坦得很。”75岁的丁凤英列举起“地热+PVT”零碳供暖示范项目的好处。

  “这个取暖设备好,既环保又便捷。安装是不花钱,可电费总要自己掏吧,一个供暖季的电费怕是不少吧?”一位记者随口问道。

  丁凤英连连摆手,她说:“怎么会呢?一个月电费,我家里只花了100多块钱。一个冬天也就不到1000块钱。往年,要花2000多块钱买煤取暖。”

  更可喜的是,“地热+PVT”零碳供暖示范项目,不仅冬天能发热,夏天还能制冷。中核集团旱天岭驻村工作队队员马思兵介绍,设备冬天从地下取热,在夏天就可以把光热循环到地下,同时继续为室内制冷。装一套设备就能实现“冬天暖气+夏天空调”的双重效果。

  去年秋季以来,中核集团与旱天岭村投资180万元,配套53万元政府补贴,在旱天岭村推广“地热+PVT”零碳供暖示范项目,优先为100户老年人家庭无偿安装。

  眼见旱天岭“地热+PVT”零碳供暖示范项目运转良好,用户反响热烈,中核集团配合自治区清洁供暖示范要求,今后还要在同心县、固原市原州区的5个村庄继续推广,惠及那里的人家。

  “咩咩咩……”随着羊圈里的羊群此起彼伏的叫声,丁凤英热情地招呼大家去看看她家里养的羊只。老人颇为骄傲地说:“靠着党的好政策,田里有庄稼、圈里有羊群、供暖有保障。如今,村子越来越美,大家的钱包越来越鼓,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12月6日,在旱天岭村,五星红旗高高飘扬。

  引入黄河水  黄土地披绿装

  十年九旱的旱天岭村,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核心区,自然生态脆弱,农业基础薄弱。

  因为缺水,曾经这里的绿色大都出现在村民自家的院子里。村民田琴说:“以前因为没有水,种不成田,一出门,除了黄色就是黄色,几乎没啥绿色。这几年,村里的各种果树越来越多,村子也变得越来越美了。”

  连续两年,同心县集中力量在旱天岭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共种植红梅杏、山桃等80850株,绿化面积达到了2000余亩。

  村民马永俊指着眼前的果树,对孙子笑着说:“再过几年,村子里的杏子、桃子都就结果了。到时候,爷爷摘给你吃。”

  “爷爷,为啥我们不早点种树?这样,我就能早点吃到了。”年幼的孩子抬起头问道。

  “以前,水刚够人喝,哪还有富余的水去种树啊。这都是靠着党的好政策,将黄河水引进来,村子才有了这样大的变化。”老人笑眯了眼。

  水生万物。2021年12月3日,中核集团与同心县签署《共建旱天岭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示范村备忘录》。同心县与中核集团共同实施水源连通工程、生活污水管网铺设等10项工程,让旱田岭村建设底色更足、成色更亮。

  “干旱缺水制约着旱天岭村发展。随着水源联通工程的实施,源源不断将黄河水引进来,为村里发展经济林提供水源保障。同时,也为村里的养殖业提供了用水保障。旱天岭也终于不再喊‘渴’。”王厚东说。

旱天岭村新建的学校和操场,进一步提高了当地的教学环境。(摄于11月22日)

  产业多点开花 小山村有家巧克力工厂

  "来,请大家尝尝我们村里生产的巧克力。各种口味都有,味道绝对好”。在旱天岭村的“宁夏同心枸杞科技小院”,王厚东麻利地撕开各类巧克力包装,邀请前来采访的记者一一品尝。

  “好吃,味道不错。没想到,你们村里还能生产巧克力。”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吴忠市融媒体中心主任张国长连连称赞。

  以科技赋能农业三产融合发展。近年来,以中核集团在旱天岭设立的产业振兴帮扶基地和生态农业科技公司为依托,深入实施优质农产品提质升级计划,联合宁夏大学成功获批教育部、农业农村部、中国科协等三部委实施的全市首个、全县唯一的枸杞科技小院项目。以枸杞科技小院为依托,引入国家肉牛养殖“组团式”帮扶专家团队、旱作葡萄种植科技转化项目、有机水果番茄种植技术,逐步形成“中核科技小院”乡村振兴科技服务平台。

11月22日,在旱天岭村的“宁夏同心枸杞科技小院”,王厚东为媒体记者介绍巧克力产品。

  走进村民马国海家,宽敞明亮的房屋、干净整洁的院落映入眼帘。

  今年26岁的马国海,正在养殖大棚内打扫棚圈,给牛拌料,添加饲草。他告诉记者,初中毕业后他没有出去打工,就一直在家养牛,还可以照顾老人。2014年开始到现在,随着肉牛数量的增长,家里的生活条件也好起来了。“今年我打算再贷点款,把养殖规模扩大,养到50头牛。现在,村子里的年轻人就比谁的能耐大,谁家的日子过得更好。”马国海说。

  全村建有标准化养殖圈棚11座,共养殖758头牛,采用“村党组织+养殖园区+致富带头人+贫困户”的养殖模式和“361”分红模式,带动旱天岭村427户1241人。今年,该村以三期养殖园区为试点,采取“集体合作社+村民自筹+中核集团支持+银行融资”的经营模式,建设智慧养殖园区。同时,为解决肉牛养殖饲草料短缺的问题,由中核集团投资600万元,利用周边边缘地带,实施生态产业园建设项目,实现以养促种,循环发展。

  记者手记:

  共产党好,黄河水甜。旱天岭村的变迁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团结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完成消除绝对贫困艰巨任务、实现脱贫攻坚伟大胜利的一个缩影,是同心县干部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生动诠释,也是勤劳朴实的旱天岭人不畏艰难、战天斗地、实现梦想的创业经历和精神写照,是属于每一位旱天岭人的壮丽诗篇。 

  感恩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党的二十大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新的起点上,旱天岭村将建设成为“产业兴旺、生态绿色、清洁环保、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富民增收”的现代化和美乡村,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而不懈奋斗。(记者 马宏萍 丁宝萍 金方华)

【编辑】:张剑平
【责任编辑】: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