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间操时间,学生们跳起了皮筋。
“小皮球,香蕉梨,马兰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每天中午大课间,银川市兴庆区第二十九小学的操场上,千余名学生有的跳皮筋,有的打沙包,有的跳大绳……这些让70后、80后无比怀念的游戏,也成为现在孩子们的游戏。
跳皮筋打沙包孩子玩得真起劲
11月28日早晨,伴随着第九套广播体操的结束,兴庆区第二十九小学操场上,学生迅速以班级为单位,散布在操场的每一个角落。女生们掏出兜里的皮筋,两人撑开,三五个人边喊着口诀,边欢快地跳着。
有的班级老师还创新玩法,将传统文化和体育有机结合,让学生边跳皮筋边背《三字经》《千字文》,跳皮筋的队形也在长方形、正方形和椭圆形中不停地变换着,学生们兴致盎然,不亦乐乎。
“小猫钓鱼十八步,糖葫芦转转转,定!”操场上,七八个男生边跑边打着沙包,躲躲闪闪,跳跃欢呼,不一会儿额头上渗出细细的汗珠,脸蛋儿红彤彤的。五年级(2)班的郭威非常喜欢打沙包,他的沙包是奶奶特意给他缝的,“和小区里的邻居不怎么熟悉,平时只能和爸爸在家玩,在学校就好玩多了,这么多同学一起,挺开心的。”郭威说。
捡起“失传”游戏享受运动快乐
五年级(2)班班主任文彩玲告诉记者,打沙包、跳皮筋这样的游戏,基本上都是70后、80后、90后儿时玩的游戏,然而现在在校园里很少见了,几乎“失传”了,“现在提倡‘阳光体育’,我们小时候踢毽子、打沙包、跳皮筋可有趣了,就教给了孩子们。”文彩玲说。
记者了解到,这些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是兴庆区二十九小本学期开始的“花儿少年”大课间活动课程。“国家实施‘阳光体育’工程,规定小学生每天必须户外活动一小时,每个学生必须掌握两项运动技能。这些传统体育游戏,寓教于乐,不受场地限制,让校园焕发生机。学校就是要让孩子们到阳光下、操场上,到大自然中,享受体育和运动的快乐,这也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内容。”该校校长杨彦文说。(记者 李姝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