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银芳在家直播唱秦腔。
支起三脚架,打开手机直播平台,穿戴好舞蹈服装,4月15日上午,贺兰县南梁台子隆源村1社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潘凤莲放下手中的农具,当起了“网红主播”。
今天村民吴粉平也加入她的直播间,一起跳起了新学的广场舞,只见两人站在手机镜头前,抬手、转身、回眸,跟随着音乐舞动着身体,手机屏幕上时不时有观众留言点赞。
短短1个小时的直播时间,潘凤莲不仅收获了网友的点赞,还获得了一些网友赠送的小礼物。直播结束后她很开心,拉着吴粉平在手机上寻找一些新的舞蹈动作,打算学会后下次直播时表演。
当天隆源村的蔬菜种植基地没有开工,一些村民便在家中休息,和潘凤莲家相距不远的隆源村2社,54岁的村民王银芳也在用另一种方式丰富自己的农闲时光。
“包相爷与我讲一遍,秦香莲抬头仔细观,大堂口落下了金车辇,见一女子坐内边,梳妆打扮多妖艳……”一段秦腔《铡美案·三对面》选段“包相爷与我讲一遍”被她唱得婉转动听,感人肺腑。
她在自家宽敞明亮的客厅中,打开音响,插上直播声卡,边唱边踱步,陶醉其中。响亮的嗓音穿透门窗卷帘,回荡在干净整洁的小院儿中,一旁的家人拉了把椅子坐在院子墙角,细细地听她演唱,也时而点头应和。
在王银芳的心里,隆源村的生活美气得很。“以前在海原老家,没有网,也没有电视,也没有这些直播平台能让我们展示。”王银芳当姑娘时喜欢文艺,时常在村上的社火表演中唱上一嗓子秦腔,嫁人后整日奔波繁忙,唱秦腔的爱好被撂在了一边。
2017年搬迁到隆源村后,新房子、新工作、新生活,这一切都让她感到舒心,家里通了网络,儿女给她买了新手机,渐渐地就接触到网上的直播文化。“我平时不去村上基地干活的时候,就在直播平台上唱一唱,刚开始也是跟着网上的老师学习,练熟了以后就在直播间唱,现在都有657个粉丝了。”虽然不够专业,但王银芳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将自己从小就喜爱的秦腔文化传播得更远,让更多的人了解秦腔、喜欢秦腔。
和王银芳不一样,潘凤莲是搬来隆源村后才开始慢慢喜欢上唱歌跳舞。“搬来以后家里通了网,就喜欢看网上这些跳舞的视频,自己就跟着学。”2018年她在直播平台上申请了个人账号,开始直播跳舞,到现在已有1000多个粉丝,“网友还给我刷礼物,虽然钱不多,但对我来说是一种认可和鼓励,心里挺开心的。”潘凤莲说自己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好好挣钱供三个孩子上学,“希望他们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在隆源村,村民们的文化生活不仅于此,近年来贺兰县加大文化扶贫力度,通过送戏下乡、文化大集、文化培训、资金扶持等形式,在各村社广泛开展文化活动,隆源村不仅建设有文化大舞台,还发展了社火队伍和舞动奇迹文艺团队,县文化部门对村民的演出道具、演出服装和演出场次也有一定的资金补贴。
“农村文化建设既要有新力量,也要有老味道,要把农村文化的根留住。希望通过各方的努力,既开展产业扶贫,也开展精神扶贫。”隆源村驻村第一书记王洪勇说道。(记者 梁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