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第一槐。记者 吴璇 摄
马兰花。资料图片
玫瑰。资料图片
古树名木是珍贵的不可再生资源,也是人们守护绿水青山的最好见证。27日,记者从银川市园林管理局了解到,目前银川市共有建档古树3株、名木7株、重点保护树木101株。
银川市园林管理局调研员钟建元告诉记者,所谓古树,是指生长时间达到100年的树木,而名木顾名思义,是名人种下的名树,一种是著名人物在特定历史时期种下的,具有特殊意义的树。
“以银川市的自然条件和历史沿革来看,要在这片土地上找到百年以上的古树,真的很不容易。”钟建元告诉记者,银川市地处西北,风沙较大,平均年降水量只有200毫米,蒸发量却有2000多毫米,几乎是降水量的10倍,如果不是因为有贺兰山挡住风沙,黄河浇灌土地,大多数植物都无法存活太久。为了有针对性地进行保护古树名木,我市多措并举,守护这些“绿色化石”。
记者了解到,银川市的常见树种杨、柳、榆、槐等,本就不是长寿的树木,加上人们对古树名木的保护意识还不够强,导致很多树木无缘长成参天古树。为了保护这些树木,我市出台了《银川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条例》,还为每一棵古树名木建档、归档、立案、挂牌,登记造册,并每年更新,以此来追踪这些古树名木的生长情况。
此外,为了保护这些古树名木,行业管理部门还和古树名木所在地辖区携手,由辖区单位或政府负责日常养护,行业管理部门负责经常性的调查、监督,对管护不到位的地方,及时提出整改,并对违法违规的行为进行处罚。
同时,那些已经有50年以上历史的101株树木,也被作为备选古树,当做重点保护树木被建档、归档、立案、并登记造册,将养护责任落实到每个辖区管理单位去。
“下一步,我们还将逐步为每一棵古树名木都挂上名牌,将它们的树种、特征、习性、历史沿革等信息记录在上面,通过这种方式公之于众,让每一名市民都能看到。”钟建元说。
古树名木分布在这些地方
据了解,银川市现存已建档的3株古树、7株名木和101株重点保护树木,分布在不同的地方,由不同的部门负责养护。
其中,银川市园林管理局下属中山公园管理古树1株,是清朝后期1890年种植的家桑,约130年树龄;名木5株,分别是1936年春栽植的桧柏、1952年春栽植的龙爪槐、1983年栽植的桧柏、1986年7月1日栽植的云杉、1992年10月11日栽植的桧柏,此外还有国槐、刺槐、家桑、华桑、梓树、丝棉木、沙枣等95株重点保护树木。
宁园管理所管理名木1株,为1989年9月25日栽植的桧柏。银川市自然资源局下属滚钟口管理所管理古树1株,为清朝中期1780年左右种植的国槐,约有240年的树龄,这棵树也是银川市区年龄最大的一棵古树。
银川市民委下属海宝塔寺管理所管理名木1株,为1963年10月栽植的桧柏。
兴庆区自然资源局管理重点保护树木2株。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下属西塔博物馆管理古树一株,为1870年种植的银白杨,树龄约150年,重点保护树木4株。
此外,银川市还有待确认建档古树155株(不含灵武市枣树)、名木28株、重点保护树木156株(不含灵武枣树)。(记者 吴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