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地市 -> 银川动态
银川:构建“工业大脑” 为工业高质量发展赋能
2021-07-12 10:17:21   
2021-07-12 10:17:21    来源:银川日报

  “在企业新建成的运维中心,用户的设备运转情况、数据参数一目了然,只需要几名员工盯着数据,就可替代几十名甚至上百名工作人员现场维护,对于生产企业而言,提高了效率,节约了成本。”宁夏凯晨电器集团运维中心总监殷宝玉说,“通过智能化运维中心,运维成本大大降低,设备量越大、企业规模越大,效益的提升越高。”目前,银川市已建成投入运行36个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300多家企业上云、千台工业设备联网,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58%,关键工序数控化率54%,生产设备数字化率70%,共培育智能工厂11家,数字化车间17个,机器人推广应用项目5个。

  构建银川“工业大脑”

  千里之外,只要轻点鼠标,就能在电脑上看到车间里每一道工序的实际情况,对投料、控温等进行远程精准把控。车间内,操作人员利用智能操控各个系统,可实现“不碰面生产”。“所有工人的行动轨迹、工作时间、工作效率都可以通过系统来实时监控、实时了解,对管理层来说可以通过大数据更好地统筹。”巨能机器人公司副总经理麻辉告诉记者,这完全得益于智能化生产线的功劳。

  今年以来,为推动银川工业绿色化、智能化发展。银川市以工业互联网应用为主抓手,加快提升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水平,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以工业互联网构筑产业底座,构建智能化“产业云脑”“工业大脑”,探索“银川能突破、全国能借鉴”的发展模式。

  “银川市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基于中国联通云镝工业互联网平台能力打造的区域级产业赋能平台,也是‘银川市工业大脑项目’底层基座。通过平台的生态、连接、赋能的价值应用,汇聚至少100个生态应用,打造1个垂直行业的产业集群平台,服务集群企业不少于50家;依托企业上云政策,2年内打造至少3个规上企业标杆项目,推动至少100家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促进区域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银川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说。

  “工业大脑”已建成90%

  “目前,银川市工业大脑项目正在按照招标文件、中标单位投标文件及签约合同书要求的建设内容及目标稳步推进,项目产品已完成目标进度的90%。”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如今,银川“工业大脑”项目,已完成核心功能及应用的搭建。涵盖从区域到垂直行业到企业3个层次的服务,包括设备监控、设备联网、云MES等企业级应用,工业电商、产能共享、行业服务等行业级应用,应用超市区域生态应用等模块已正常运行;累计完成19家平台生态商汇聚,超百款工业saas应用,并已累计申请平台、应用、产业经济等多个维度13款软件著作权;已完成区域全景洞察,产业云图,产业精准招商,光伏硅、工业蓝宝石、铜基新材料等7大产业的产业链、供应链、技术链、销售链四链图开发,以及全量企业行为数据、近3000个专利数据的汇聚。

  此外,市级、区/县和企业三方层级应用也已完成。“已完成数据上报、工业项目管理、指标库、企业库、产品库等基础模块的开发,以及数据汇聚模型、数据呈现模型、大数据分析模型的搭建。”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说。

  建立强大完整的信息系统

  “目前,我们完成了‘工业大脑’产品基本架构,并产生一些阶段性成果。在今后两年内,我们将以数据为核心,建立强大完整的信息系统,提升企业数字化精益管理水平,助力政府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说。

  “今后,我们将通过完善平台运营策略,组建运营团队,推广平台应用,服务当地企业,助力企业上云上平台;形成政府联合专班,协同大数据局、智慧城市智慧中心组建项目组,多平台系统融合,数据共享,应用孵化;并结合政策引导,将银川市现有36家企业级互联网平台应用与银川工业大脑系统对接,提高数据量级和准确性。”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说,“通过丰富指标库内容,结合企业/园区智能化改造项目,对企业系统数据、工厂设备数据、传感器数据、人员管理数据等多方面企业数据进行汇集,通过构建多级分析基准,迭代预测模型,提高工业经济指标的预测分析能力;丰富企业/行业画像,邀请产业专家共同制定产业经济/企业发展模型,通过数据,持续迭代;并通过部门业务应用,企业数据验证,将7条产业链内容与实际应用进行匹配,进一步优化产品,提高数据准确度和服务精准性。”

  (记者 鲍淑玲)

【编辑】:任爱中
【责任编辑】:任爱中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