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集团3D打印智能工厂。
在高端装备、新材料、工业互联网等新兴产业中,一批“小而尖”企业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在仪器仪表制造、食品生产、农副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中,一批“小而美”企业已成为完善产业生态链的生力军……民营中小企业是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
近年来,银川市坚持引导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初见成效。截至目前,全市共培育认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家、自治区级“专精特新”企业466家,获得认定企业数量均位居全区第一。引导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已成为促进银川市企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创新 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银川,一些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深耕数字车间、自动化生产线、工业机器人研发,让“银川制造”家喻户晓。
走进宁夏巨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巨能机器人”)的生产车间,没有看到印象中的机器人,而是一些小则几米、大则几十米长的框架结构的“大家伙”。“机器人分关节式和门式两种,你们经常看到的是模仿和替代人的关节活动制造出的机器人,主要应用于服务领域和家庭生活领域,而门式机器人被工业自动化流程广泛采用。”巨能机器人公司副总经理麻辉介绍说。
“银川精密制造有基础、有人才,我们认准机械制造业将会走一条基础制造—数控制造—自动化—智能化的道路。因此,我们及早迈出了第一步。”麻辉告诉记者,巨能机器人在绿色发展中谋变求新,投入使用的智能化、数字化机器人生产线,让传统工业制造产业不断向智能制造转变,成功为国内企业提供了近千条自动化生产线,使“人工矩阵”的制造工厂彻底变成了无人工厂。
卧龙电气拥有从德国、比利时引进的代表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线和国内先进水平的生产设备,成为变压器、整流器和电感器制造领域的“单打冠军”;华信智提供基于制造业企业的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示范平台,能够为市面90%以上的机床设备提供服务,备值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共享云平台项目入选国家2018年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宁夏汉尧石墨烯的正极材料、锂电池前驱体项目和废旧锂电池回收利用全产业链项目被工信部列为工业强基工程重点产品、工艺“一条龙”应用计划示范企业和示范项目;共享智能装备公司研发的大尺寸、高效率铸造砂型3D打印设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并已实现产业化生产,填补了国内增材制造技术的空白。
“这些企业发展意识强、转型积极,发展特色鲜明,很多专精企业已成为细分行业‘小巨人’或排头兵。”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说。
研发 传统制造业焕发新生
从数字化技术到3D打印,从三峡水轮机叶片到华龙一号核电,实践没有终点,创新永无止境……一次次研发,一次次填补模具制造空白,共享集团蹚出一条科技创新发展之路。
共享集团的3D打印智能工厂是世界首个万吨级铸造3D打印智能工厂。该公司突破了“球墨铸铁件UT标准”“液力缓速器”等世界性难题,在国内率先实现了大型3D打印机在铸造行业产业化应用。如今,该公司已成为国务院认定的7个国家双创示范企业之一,国家发改委确定的国家智能铸造产业创新中心,工信部批准建设的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
“公司从2012年开始铸造3D打印产业化研究,2016年底开工建设,目前已经开始投产。”共享集团3D打印智能工厂的工作人员说,3D打印智能工厂拥有世界先进的尼龙、光敏树脂、模具钢、PLA、砂型、全彩3D打印设备。除了生产用品外,铸造3D打印智能工厂还可打印3D工艺品,通过与宁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等开展校企合作,支持创新创业,开展协同研发,进行3D打印产业应用研究和创客的创意实践。
将中小企业发展作为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促进创业创新的重要抓手,银川市充分利用各项政策的杠杆作用,引导具有“专精特新”特征的企业精耕行业市场。2021年,共培育认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自治区级“专精特新”企业76家,36家中小企业纳入“专精特新”后备培育库培育。
培育 精准扶持助力企业成长
“小巨人”企业成长性好,但根基不稳,需要精准扶持。为此,银川市推出实招硬招,出台一系列政策和帮扶措施,为企业排忧解难。
为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程,市工信局按照储备一批、培育一批、提升一批的原则,摸排一批在细分行业内技术领先、产品质量优、市场份额高、发展前景好的中小企业,建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库,对入库企业实施梯次培育、动态管理。帮助指导企业申报自治区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推荐优秀的中小企业申报“专精特新”示范企业、自治区标杆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
今年,为加快小微工业企业规模提升,促进企业做精做优,市工信局又印发了《银川市工业“小升规”后备企业培育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根据《方案》,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以上、2000万元以下的工业企业;年营业收入达到2000万元以上、尚未纳入统计部门联网直报系统的工业企业;当年有望投产达效升规的在建工业企业;近两年退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培育库、经培育扶持有望推动再次入规的企业;以及已被认定为自治区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后备培育库企业的小微工业企业,及其他生产经营状况良好、成长性较好的小微工业企业,所有尚未纳入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培育的企业,全部纳入工业“小升规”后备企业培育库进行培育。
同时,市工信局将协同自治区专家服务团及优质服务机构,为有意愿的“小升规”企业提供免费智能诊断服务,出具智能诊断评估报告,助力企业提升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加快转型升级;对“小升规”企业主导产品和技术在细分产品市场属于制造业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和关键基础材料,或能够为龙头企业及产业链提供配套服务的,优先推荐申报认定自治区级“专精特新”后备培育库企业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享受“专精特新”培育奖励政策。
此外,市工信局还依托现有的国家级、自治区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双创”示范基地等创新创业服务载体,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政策咨询、创业创新、知识产权、投资融资、人才培训、市场开发、信息化服务等各类服务功能,不断赋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
记者手记
“小巨人”迸发大能量
走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处处呈现着蓬勃向上的景象:奋力攻坚的研发人员、勇于创新的岗位工人、千车竞发的生产车间、稳步增长的海外订单……一幅幅感人画面,折射出银川“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熠熠生辉的发展现状,全市工业企业欣欣向荣的发展势头。
“小巨人”企业为何会有今天如此喜人的局面?采访中,很多工作人员由衷地说:“我们赶上了一个好时代!”
近年来,银川市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向专业化、精细化方向发展,在全市逐渐形成国家级、自治区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良好的政策指引,积极的科技创新,在银川大地上结出了累累硕果。一批批优质中小企业脱颖而出,成为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不少“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创造出一个个国内第一,填补了一项项业界空白。
(记者 鲍淑玲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