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家长为不知道怎么转学焦急时,西夏区开设临时窗口,提供“一站式”服务;当乔女士发现自己身份信息无效,陷入买不了火车票无法回家找“身份”的困局时,民警挺身而出为其寻“根”;当董先生因6元医保报销费而感叹工作人员细致时,被他夸赞的人还在加班加点,想让更多人早点拿到“救命钱”。
这些小事看似毫无联系,但都受益于西夏区改进作风工作的开展。西夏区用点滴行动诠释了小事见真章,为民不止步。
临时窗口解难题
“孩子目前在外地,想转学请问怎么办理?”“没有网上登记能不能办理转学手续?”新学期开始后,西夏区教育局接到多个有关转学的咨询电话。
据了解,以往办理转学比较繁琐,现在家长可通过服务平台提交申请资料网上办理,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多头跑、反复跑的问题。寒假之前,西夏区教育局在银川市中小学入转学服务平台发布转学通知,告知有需求的家长和学生,及时登录服务平台,完成信息录入。但是部分家长因错过网上登记时间、信息填报有误或不擅长网上操作等未能顺利办理。针对这部分家长的需求,2月18日起,西夏区教育局在西夏区市民服务大厅开通临时教育服务窗口,“一站式”办理转学有关事项,集中解决家长的烦心事。
“我们要求线下临时窗口工作人员以服务家长提升满意度为宗旨,做到现场办理一次告知清楚、一次办结手续,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努力解决家长面对的难题。”西夏区教育局基础教育办公室负责人田秀萍介绍,截至目前,临时开设的教育服务窗口已接听咨询电话500多个,接待家长300多人次,办理各种申请200多件。
奔波千里为她寻“根”
“廉明高效、热情服务。”几天前,乔女士将印有这8个大字的锦旗送到了西夏区公安分局贺兰山西路派出所民警李晓海手中,感谢派出所民警奔波千里为她恢复户口。
去年5月,贺兰山西路派出所民警在走访入户中发现,乔女士提供的身份信息为无效信息,查无此人,乔女士也不清楚自己的身份信息为什么查不到。经过调查,民警发现2012年乔女士与家人发生争吵离家出走,离开家后乔女士四处打工,最后在银川市租房定居。2020年10月,甘肃公安在清理“僵尸”户籍信息时,发现乔女士信息多年没有使用,在询问乔女士家人信息时,其告知多年前离家出走,现已联系不到本人。了解情况后甘肃警方将乔女士身份户籍信息注销。
无户籍信息、无健康码、无行程码、无身份证,乔女士无法购买车票无法出行。2月23日,贺兰山西路派出所民警李晓海、辅警白涛涛带领乔女士奔赴甘肃省泾川县汭丰乡派出所找寻户籍。由于乔女士离家年久,走访调查工作异常困难。在当地公安部门的协助下,李晓海、白涛涛辗转多地,终于核实了乔女士的户籍信息。最终在当地派出所的配合下恢复了她的户籍信息。往返千里,终于为乔女士解决了烦心事。
“我不会说什么话,就是感谢!”拿到身份证的那一刻,乔女士眼里噙着泪花,激动地说道。
“清零”行动中的民生
近期由于全国医保系统切换升级,导致异地就医报销出现积压件,西夏区医疗保障局改进作风,提升质效,从小处着眼、细处着手、实处着力,对积压件实施“清零”行动,在时间紧、人员少、任务重的前提下,加班加点全力完成医保报销。截至目前,已结算积压件98件,涉及金额23.13万元,结算率达100%。
“6.07元都给我报销,医保报销政策真好,你们的工作太细致了,我很满意。”近日,董先生在办理完异地就医报销后感叹道。据了解,西夏区医保局在异地就医报销中盯环节,从细处着手拉起群众异地报销网,无论费用多少,都仔细核算。与此同时,为保障异地报销积压件更快、更好、更实地“清零”,确保群众尽快拿到“救命钱”,西夏区医保局明确受理、经办、初审、复核等各个环节工作职责,注重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据了解,西夏区医保局不仅在工作中改进作风,还针对近期医疗救助工作中需要把握的关键环节,组织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业务骨干深入西夏区朔方路街道民生服务中心以“医保政策下基层,解答政策面对面”为主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宣传讲解医疗救助政策,增加群众对医保政策的知晓度。
(记者李阳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