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地市 -> 银川动态
现代新农人逆袭人生把歌唱
——奔走在乡村振兴大道上的闽宁镇系列报道之二
2022-03-31 10:40:23   
2022-03-31 10:40:23    来源:银川日报

  如何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在闽宁镇,答案逐渐清晰。

  伴随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一二三产业加快融合,闽宁镇农民的身份地位发生了质的改变。生产方式现代化、种养方式集约化、营销手段多元化,让农民们搭上了现代农业的快车变身现代新农人。他们有的成了技术主管、有的成了创业大佬、有的成了带货女主播,还有的成了农家乐老板。不再面朝黄土背朝天,今天的移民们腰包鼓了、面子亮了、地位升了,说起幸福日子脸上乐开了花。

  农业生产方式一变 农民轻轻松松把活干

  2016年,原隆村村民海福贵正式进入宁夏立兰酒庄有限公司工作。

  “最初到酒庄,从早到晚猫在地里除草、施肥。当时我就想,我们老海家在老家世世代代种地,到我这辈也该换换了。”那时,海福贵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在酒庄干出个名堂来。

  于是,他趁着空闲跟师父学开挖掘机,几个月下来酒庄的各种农耕具他都学了个遍。也正因为掌握了各种农耕具的操作,海福贵一下成了酒庄里的技术能手,自己也收了徒弟教起技术,收入一下涨到了6000元,成了家里收入最高的人。

  电视剧《山海情》热播后,闽宁镇上一下涌现出不少移民馆,收藏了大量移民之初的农耕具。耕地整地用的耒耜、耱,收获用的碌碡、连枷,照明用的煤油灯、马灯,海福贵看在眼里,回忆涌上心头。如今,这些农耕具成了供人观光的老物件。海福贵不由得感慨:“搬出大山才有了今天的好日子,农民再也不用一把汗一脚泥吃苦劳作了。”

  生产工具改变,只是农民劳作方式改变的一个画面。在宁闽合发双孢蘑菇工厂化栽培示范基地,双孢蘑菇生产正通过工厂化的生产方式走向标准化、智能化、现代化。

  基地负责人何龙告诉记者:“工厂化种植可以对温度湿度实现精细化管理。双孢蘑菇生长的每一个阶段都可以通过微调创造出最适宜生长的环境。菇农不受累,蘑菇长得旺,这就是工厂化种植的神奇之处。”

  在这里,农业废弃物得到资源化利用,农业清洁生产在现代化生产车间变为现实,农民们在绿色清洁的环境中快乐劳动。

  曾几何时,这样的劳作环境,农民们想都不敢想。如今,现代农业正改写着移民村的农业生产方式,也孕育了农民们逆袭人生的自豪感。

  发展高效农业农民鼓了腰包赢了体面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在闽宁镇,一亩地掰成三亩种,光伏板下也能搞农业,躺在家里就能查看牛场实况。现代新农人正用他们自己的智慧,述说着循环经济、绿色农业的动人故事。

  在原隆村的设施温棚里,立体栽培架的应用,让草莓和生菜有了“新家”。草莓和生菜整整齐齐地码了三排,每一颗都新鲜水灵。

  大棚负责人王金福告诉记者:“有了立体栽培架,大棚空间被充分利用起来,一亩地当成三亩地种,产量是原来的三倍多。”立体栽培架用上了滴灌系统,作物喝饱喝够就立即节流,水一点都不浪费。

  不远处的光伏养殖示范园区,羊倌宣文德把羊儿看得比自己还金贵。以前养在院子里,现在养光伏板下。宣文德说:“咱闽宁镇的地,是一寸一寸用筛子筛出来的,一分都不能浪费!”

  如今,羊儿们不仅有饲料间还有专属产房,养殖区比原来宽敞了好几倍,羊儿们活动范围宽了、营养好了、产量也高了。今年,宣文德的母羊下了四只小羊羔,他逢人就道“给羊搬家”是件大好事。

  “羊粪直接卖到周围的酒庄、红树莓园区和设施温棚,又是一笔零花钱。”宣文德高兴地说。

  从分户式养殖到集中式管理,光伏养殖示范园区的土地收益从每亩550元提高到5万元,还同周围的葡萄、红树莓、设施温棚形成了产业优势互补。在强链补链延链中,现代农业的产业链越来越优化,农民们开了眼界也鼓了腰包。

  腰包鼓了,移民们盖起小楼房、买上小轿车,生活越来越美气。宣文德说:“闽宁镇现在越来越好,咱们农民不光有里子,更有面子。养殖进园区,不仅是为了咱的美丽乡村,更是为了强强联合嘛!”

  经营方式更多元农民变了身份升了地位

  生产方式现代化、种养方式集约化,让传统农民翻身逆袭成为现代新农人。随着乡村振兴工作的大幕全面开启,闽宁镇全力实施“四大提升”行动,农业经营方式更加多元,新农人又迎来了新变化。

  舒坦日子,对于农民王小堂而言,就是黄河水浇进自家红梅杏果园,地里飘满果香。今年王小堂改造了自家小院,挖了鱼池,又栽了些枣树和桃树,当起了农家乐小老板,吃上了“旅游饭”。

  锅里缺粮、缸里缺水、身上没钱,苦日子望也望不到头。这是农民马云素的西海固记忆。去年,马云素进入闽宁禾美电商扶贫车间上班,认识了扶贫车间里的带货直播“天团”。在姐妹们的帮助下,马云素也能自信大方地走进直播间热情营销。如今,闽宁镇的双孢菇、红酒、枸杞、红枣等农特产品,源源不断地从闽宁镇销往祖国大江南北,马云素也成了名副其实的带货女主播。

  ……

  王小堂和马云素是闽宁镇6.6万名西海固移民的缩影。靠着现代农业的飞速发展,闽宁镇涌现出了一大批懂技术、能管理、善经营的新农人。这其中有从贫苦放牛娃变身养牛大佬的王瑞刚,有从葡萄园种植工变身劳务经理的张军宁,有从种玉米改为专职种药材的技术能手王保兰……

  在农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他们主动适应时代变迁,成为闽宁镇的中流砥柱。闽宁镇建设发展的20多年里,8000人的闽宁村发展成为今天有着6.6万人的移民示范镇,移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搬迁时的500元跃升到2021年的16098元。农民们扔掉穷帽子直起腰杆子,用新气象、新面貌、新作为诠释着现代新农人这份引以为豪的职业。

  (记者 李慧娟)

【编辑】:任爱中
【责任编辑】:任爱中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