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记者从银川市农业农村局获悉,今年全市完成小麦播种面积18.93万亩,较去年同比扩大种植面积8.83万亩,完成自治区下达任务的103.4%。
“全力扩大春小麦种植面积,我市多措并举建立小麦种植长效机制。”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耿晶介绍,今年全市坚持农业生产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产业融合化发展思路,重点发展优质中强筋小麦,着力引导构建全市小麦种植长效机制。
一方面联动银川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将各县(市)区落实自治区下达春小麦种植任务情况纳入“米袋子”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工作制效能目标考核内容,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
另一方面银川在今年中央、自治区财政项目资金对春小麦种植户给予种植补贴的基础上,积极配套银川市本级农业财政项目扶持资金,加大对小麦等粮食生产投入资金补贴力度,扩大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覆盖面,降低农民生产成本,保障种粮农民合理收益,充分调动和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
“今年全市继续扩大了宁春50号、55号和宁3015等优质中强筋小麦早熟品种种植比例,大力示范推广粮菜、粮饲、粮油等麦后复种模式,兼顾小麦供给与种植收益。”耿晶表示,预计全市小麦一地两茬生产经营主体将超过50家,麦后复种面积将达到15万亩。以“粮菜”模式为例,小麦产值与投入成本基本持平,但小麦收割比较早,二茬秋菜在临冬之前完全能够成熟,每亩产值在2000元以上,通过开展麦后复种、以后茬促前茬,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将有效增加农户收入,实现“两手抓、两不误”。(记者梁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