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地市 -> 银川动态
创新技术+集群发展+领先优势
宁夏中环:“链动”银川光伏产业生态圈
2022-08-15 15:31:50   
2022-08-15 15:31:50    来源:银川日报

正在施工建设中的宁夏中环项目。本报记者闫茜摄

生产车间干净整洁。本报记者苏勇摄

工人在车间忙碌。资料图片

周宇昆

  2022年已过大半,银川市的重点项目建设纷纷按下“快进键”,作为光伏产业的“链主企业”,宁夏中环光伏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夏中环”)的50GW(G12)太阳能级单晶硅材料智慧工厂及相关配套产业项目更是快马加鞭,跑出“加速度”。

  如今,光伏材料产业正成为银川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又一新优势,随着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环股份这样的光伏巨头落地银川,带动光伏发电、储能电池、电解水制氢等多个清洁能源项目布局宁夏,大项目一个接一个上马,推动了光伏材料全产业链条向“链主”高端化、“链路”智能化、“链条”绿色化、“链企”融合化稳步发展。

  “快”字当先全力提速项目建设

  6月底,宁夏中环集办公、餐饮、住宿于一体的综合楼正式封顶,这是宁夏中环项目建设的又一里程碑。在宁夏中环的建设进程里,“快”是贯穿始终的关键词。

  2021年2月1日,宁夏中环50GW(G12)太阳能级单晶硅材料智慧工厂项目正式在宁夏签约落地。当年3月18日开工建设,从签约到开工建设,仅用了56天,刷新了银川乃至宁夏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的效率和速度;当年12月,公司首批单晶炉投产,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投产目标;2022年1月17日,公司成功完成首颗G12单晶下线,此时距离签约落地仅过去11个月。2022年5月项目建设阶段一达产,已具备生产能力,2022年6月阶段二也实现投产,到今年7月中旬,公司已实现200万安全工时。

  据了解,宁夏中环太阳能级单晶硅材料智慧工厂项目总投资约150亿元,占地800亩、建筑面积43.9万平方米,计划安装3072台单晶炉、120台截断机、100台开方机等配套设备,采用工业4.0技术和全球领先的智慧工厂模式进行建设,该项目是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20年来单体投资最大的制造业项目。

  “宁夏中环落地银川经开区后,银川经开区展开全方位服务,在进驻手续、施工、招工、投产等每一个环节发力,及时帮助解决问题。为了保证项目顺利投产上线,银川经开区还为宁夏中环提供了两栋高标准职工公寓。”银川经开区投资促进局局长李蕾介绍,宁夏中环的落地,将引领电子信息、光伏玻璃等上下游先进制造业在银川经开区高速发展,助推银川经开区建成全球重要的光伏产业生产基地和一流的光伏产业、新能源材料产业基地。

  抢抓风口实现蛙跳式创新

  近年来,大尺寸硅片已成主流趋势。作为单晶硅片龙头企业,宁夏中环的母公司——中环股份于2019年率先推出G12硅片,广泛适用于现有及未来的电池和组件技术,被业内认为在光伏产业的应用方面实现了蛙跳式创新。

  据了解,G12硅片,为12英寸超大钻石线切割太阳能单晶硅正方片,边长210mm,相较于传统M2面积增加80.5%,这是目前光伏行业内推出的最大尺寸硅片。它的优势在于可以大幅提高电池片和组件制造环节生产效率,G12光伏大硅片能提升产品转换效率、降低制造成本,更好地服务行业客户。

  技术创新、资源优势、区域规划重点、建设产业集群、全产业链集聚发展——这让银川和中环股份一拍即合,也促成了宁夏中环50GW太阳能级单晶硅材料4.0智慧工厂的落地,项目集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于一体,被视为全球样板工厂。

  “银川将新材料和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大力发展,政策支持力度大,营商环境好,此外银川有着充足的电力供应,这也是我们这一重大项目选择落户银川的重要原因。”宁夏中环相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了解到,宁夏中环50GW(G12)太阳能级单晶硅材料智慧工厂项目智能化程度高,通过工业4.0和远程集控拉晶系统的推行,在降本增效、提升产业链上下游整体水平、强链壮链方面有着积极推动作用。同时,也有益于筑巢引凤,吸引中高端人才来银川就业。

  “我们将充分发挥G12产品领先技术优势和平台优势,助力宁夏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光伏产业基地,为行业提供优质产能,并与上下游产业链战略协同、共享发展,发挥新能源材料行业竞争中的规模优势、成本优势,提升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宁夏中环相关负责人表示。

  链式发展集聚产业发展新动能

  光伏供应链主产业链从上游至下游依次为硅棒、硅片、电池片及组件。据了解,宁夏中环是天津中环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国布局投资的重点项目之一,该项目定位为全球领先的单体最大的单晶硅智慧工厂、绿色工厂,是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单晶硅材料项目。

  项目建成后,具备成熟的G12太阳能级晶体拉晶和硅片切割技术,能更好地满足光伏市场未来对新能源材料“更高转换效率、更高生产制造效率、客制化产线、柔性制造”的需要,发挥新能源材料行业竞争中的规模优势、成本优势,提升全球市场占有率。截至6月底,宁夏中环已完成投资约40亿元,开启单晶炉632台,产值22亿元,预计全年可实现产值70亿元。

  除此之外,为完善宁夏中环50GW(G12)太阳能级单晶硅材料智慧工厂项目的配套设施,不断提高企业技术研发能力,宁夏中环启动实施了科研中心及配套装备制造项目。项目占地244亩,总投资11亿元,总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主要新建研发综合楼、机加工厂房等。

  目前项目正在进行基础施工,建成后,可为宁夏中环50GW(G12)太阳能级单晶硅材料智慧工厂项目工艺优化、产能提高、技术提升提供支撑,进一步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和研发能力。

  随着宁夏中环科研中心及配套装备制造项目的建设投用,宁夏中环等企业将在银川形成包含50GW(G12)太阳能级单晶硅材料智慧化工厂、中晶新型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化、欧晶石英坩埚产业化、鑫晶年产4.8万只石英坩埚、宁夏中环科研中心及配套装备制造、欧通单晶硅原料加工等6个项目在内的全产业链项目,项目覆盖了单晶硅材料加工的全流程,并集生产和研发于一体。

  项目全部达产后,年产值预计可达200亿元以上,带动就业约1万人,形成年产65GW太阳能级单晶硅材料、24万只石英坩埚、2500吨炭基碳纤维复合材料、30万吨单晶硅原料加工处理的综合产能,为打造银川市新材料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中国新硅都”奠定坚实基础。

  周宇昆:做一名合格的“店小二”

  在宁夏中环50GW(G12)太阳能级单晶硅材料智慧化工厂厂房及相关配套项目现场,一边是热火朝天的项目建设,另一边是马不停蹄的部分单体竣工验收,宁夏中环项目相关负责人周宇昆的身影在两边不停穿梭。自去年3月18日宁夏中环项目开工以来,周宇昆已经在工地上度过了500多个日夜。

  看着项目三个单体投入使用,周宇昆心里逐渐踏实,但他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协助企业办理竣工验收、保证施工现场人员安全以及确保审改两个单体在年底顺利投产,都是他的当务之急。“该项目体量非常大,施工周期长,如果按照老办法等所有工程结束后再竣工验收,会影响企业经营,所以分单体验收是最好的办法。”周宇昆告诉记者,从6月开始,自己已经为企业办理了三次竣工验收。

  虽然工程已经过半,为了确保项目顺利投产,现场依然有一千多名工人在为直拉3、4车间做主体施工和机电安装工作。周宇昆告诉记者,作为一名合格的“店小二”,不仅要保证项目又快又好完成,也要保证人员安全,现场的吊装作业和高空作业很多,班前教育和施工人员入场三级安全教育一样也不能少。

  “该项目的工艺系统比较复杂和庞大,智慧化程度比较高,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需要提供定制化的服务,我们在中间起到一个桥梁和助推的作用,同时,项目对自来水、供电、排水等市政配套要求也比较高,在落地之前我们就根据企业需求与相关部门提前对接,为企业开辟市政配套专线。施工过程中,部门管线经过村庄、桥梁,甚至铁路,这些都需要提前进行摸牌和沟通。”周宇昆说。

  周宇昆说,银川经开区每一位服务企业的工作人员都是一名称职的“店小二”,今年以来,银川经开区全面落实“清单化、图表化、手册化、模板化、机制化”工作法,倒排工期,挂图作战,认真推行项目并联审批、集中联办服务机制,坚持采取领导包抓、周协调例会、节假日施工等举措,并协同企业积极做好项目施工过程中的监管工作,持续优化施工方案,抓好工程安全质量,确保重点项目早日建成、投产项目早日达效,为园区的建设形成强大合力。(记者 闫茜文/图)

【编辑】:石卿
【责任编辑】:石卿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