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银川)“双碳”创新高峰论坛现场。记者 苏勇 摄
在这个丰收的季节里,一场清洁能源盛会如约而至。9月4日至5日,以“创新·绿色·发展”为主题的黄河流域(银川)“双碳”创新高峰论坛成功举行,来自国内清洁能源、环境领域的顶级专家学者和企业家等近百名嘉宾在银川汇聚,大家同台聚首碰撞思想,迸发创新智慧火花,携手共商美好未来。
实地观摩引宾客点赞
秋风送爽,启人心扉;黄河两岸,绿能盎然。
宝丰集团农光一体化项目基地、宝丰储能电池项目基地、宝丰能源循环经济工业园区,银川经开区隆基乐叶5GW电池项目……半天时间,5个项目,从黄河之滨到产业园区,观摩团一路听、一路看、一路比,一幅幅跨越转型、绿色发展的画卷在观摩团眼前徐徐展开。
宝丰集团坚持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用科技创新推动新能源发展,打造绿氢、风光绿电、新型储能全产业链,构建“低碳能源生态圈”,开创了一条“低耗能、低排放、低成本”的碳中和工艺路线,为推动碳中和进程提供了强力支撑;隆基绿能银川基地倡导与上下游共同践行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的绿色理念,继续做好新旧能源动能转化的“低碳经”……宣传片、展示板上,一行行喜人的数据,一个个优异的成绩,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据悉,过去一年,我市坚决遏制“两高” 项目盲目发展,积极淘汰落后和化解过剩产能,加大环保改造力度,推动清洁能源产业健康发展,相继淘汰隆基乐叶500MW单晶光伏组件、领航保温2万吨岩棉保温材料两条生产线,涉及能耗3300吨标煤;拆除燃煤锅炉7台、关停取缔“散乱污”企业91家;培育银川隆基硅、银星能源、威力传动、小牛自动化、隆基乐叶等一批清洁能源优势骨干企业……银川清洁能源产业交出一张振奋人心的成绩单。
宁夏是西部首个出台“双碳”实施意见的省份,致力打造绿色生态宝地,首府银川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驱动下,我市组织编制《银川市“十四五”节能降耗与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启动编制《银川市碳达峰实施方案》,持续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推进重点领域节能,加强节能目标责任管理,健全能耗双控制度,加强节能基础能力建设,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切实落实自治区明确的达峰要求,2021年,银川全年能源消费增量为24.07万吨标煤,单位GDP能耗下降3%。”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说。
“在银川,我们感受到了澎湃的创新动能。”观摩期间,观摩团成员纷纷表示,银川有区位优势、有政策资源,更以先行一步的勇气积极制定落实实现“双碳”目标的方案,准确把握绿色低碳发展的潮流,这里的发展干劲令人感动,发展实绩令人叫好。
主旨演讲干货满满
敢闯敢试、敢为人先,推进能源综合改革创新、促进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的劲头,从会场外延伸至会场内。
《双碳战略:黄河流域经济发展的机遇》《二氧化碳捕集、驱油与埋存产业化进展及前景展望》《科技赋能双碳行动与绿色高质量发展》《光热协同催化制备绿色能源和化工品》……主旨演讲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江亿、袁士义、贺克斌,清华大学宝丰碳中和讲席教授罗开红、唐军旺,南方科技大学清洁能源研究院院长刘科,宝丰集团董事长、北京宝丰碳中和研究院创始人党彦宝等“双碳”领域专家学者、精英翘楚济济一堂,锚定“双碳”目标,聚焦理论与实践、创新与转型、探路与引领,剖析国内特色与优势,介绍国际先进经验,启迪创新智慧,努力勾画着实现绿色转型的路径。
“黄河流域哺育了中华民族,黄河流域将再次成为能源革命的先导。”江亿称,如何实现零碳电力的可靠供给和稳定运行、从何处获得零碳热量是碳中和情景下必须解决的能源供给问题,而黄河流域是发展零碳能源的重要基地。因此,要充分发挥各种空间资源,发展风光电,建设新型农村能源系统等。同时,他还对银川集中供热的做法给予肯定,在他看来,火电余热和工业排放的低品位余热是零碳热源。
发展二氧化碳捕集、驱油与埋存技术的重大意义是什么?国内外二氧化碳捕集、驱油与埋存产业化进展如何?二氧化碳捕集、驱油与埋存全产业链发展主要问题是什么,有哪些对策?袁士义以扎实的学术功底,结合国内外案例和数据,将这些问问一一解答。他认为在国家“双碳”目标有利政策推动下,我国二氧化碳捕集、驱油与埋存将进入快速规模化发展阶段。
“世界经济将从资源依赖型走向技术依赖型。”贺克斌说,资源增效减碳、能源结构降碳、地质空间存碳、生态系统固碳,是实现减碳目标任务的主要举措。
“第一次来银川,我深刻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活力,以及实现‘双碳’目标所作出的巨大努力,我感到非常振奋。”罗开红在主旨演讲时感慨地说。
深化合作夯实人才支撑
实现“双碳”目标,机遇与挑战并存,想要乘势而上争当排头兵,高端智库的加持必不可少。从这个意义上而言,此次论坛收获满满,我市不仅聘任江亿、袁士义、贺克斌三位院士为银川市高质量发展智库特聘专家,还与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国内“双碳”领域顶级专家的垂青,是对我市紧抓机遇奋力奔跑的肯定与欣赏,也是对银川清洁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持和赋能。
根据协议,我市将与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联手,紧紧围绕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重大政策问题,结合战略咨询研究院已有研究基础和银川市的典型实践案例,聚焦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共同开展研究,形成碳达峰碳中和智库研究和管理人才储备,为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和支撑。面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从银川市促进低碳转型和发展循环经济的现实需求出发,聚焦新能源发展、低碳产业园区建设、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开展合作研究,提供决策咨询建议。发挥双方平台优势,合作搭建“碳达峰碳中和”信息平台,在信息搜集与处理、大数据技术应用、数据资源挖掘等方面开展合作研究,研判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趋势,共同推动绿氢和储能产业发展。依托双方国内外合作网络,建立绿色低碳发展领域高端论坛品牌,邀请国内外权威专家、学者和地方政府官员、产业界人士共同参与,加强在低碳转型政策和技术层面的交流与互动,为国家和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作出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双方还将创新合作模式,建立资源共享机制,打造科技创新合作平台,共同为国家和银川市绿色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如:不定期进行互访会谈,商谈合作重大事项,针对确定的合作项目,定期召开项目例会;建立工作层面常态化联系机制,由双方相关管理部门协调,定期通报合作进展与动态,推进双方具体合作事项;多渠道开展合作,包括共同设置项目、委托项目或合作申请研究项目,共同举办专题研讨会、高端论坛等。
黄河流域(银川)“双碳”创新高峰论坛,让与会人员看到了“双碳”时代银川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的成果,活动的圆满结束意味着未来的开启。
低碳转型脚步疾,绿色发展天地宽。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在“双碳”目标指引下,刻印着“清洁能源”亮丽名片的银川,必将熠熠生辉、闪闪发光,以首府担当展现美丽低碳宁夏的新面貌,期待美丽银川绿意更浓。(记者 范晓儒 李阳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