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地市 -> 银川动态
引智聚能 为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银川以创新引领工业产业转型升级
2023-03-29 11:50:46   
2023-03-29 11:50:46    来源:银川晚报

智能生产线。

  “以建设创新发展引领为统领,紧紧围绕产业链创新链融通发展,全力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数字赋能等工作有序落实,引智聚能为银川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3月28日,银川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银川市正着力在优化结构、转型升级、创新驱动、提质增效上下功夫,“旧动能”向“新动能”加速转换,“积累量”向“提升质”跨越的动力日益强劲,银川市正奋力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跑出加速度。

  A 数字科技赋能激发工业制造活力

  人机协作产能翻番,智能识别填补人工盲区……如今在银川,智能制造已渗透到多个行业,智能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正在“崛起”。

  “让数据成为新生产资料,数据计算成为重要的生产力。”这句话经常挂在宁夏巨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麻辉嘴边,成为企业多年数字化、智能化探索的注脚。

  生产线上,机器设备在不停地忙碌,智能机械臂将零部件搬运到加工位,加工结束后又挪走,几十米的生产线上只有几名工人在工作……这是记者在宁夏巨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看到的一幕。作为“制造智能工厂的工厂”,宁夏巨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每个产品都实现了全生命周期的可追溯性。“生产状态、性能参数等所有产品信息都能在我们的大数据库里找到。”麻辉向记者介绍,如今,智能化车间里数字化智能传感器、视觉系统等数据采集技术随处可见,公司已经实现了“万物共联”。

  “去年,我们依托中环、鑫晶盛等龙头企业,引进落地了一批上下游关联项目,结构改造加速推进。聚焦纺织、生物制药等传统产业持续发展,实施天通大尺寸蓝宝石晶体节能技术改造项目等技改项目64个,为218家规上企业开展智能制造诊断免费服务工作。”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说,“2022年,市级技改投资同比增长55.4%。同时,深入推进重点用能企业的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和新技术推广应用,去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2.1%。按照加快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要求,我们将进一步健全数字经济创新体系,实施数字设施提升工程,夯实社会服务智能化基础,加快推进大数据技术与各行业深度融合应用。”

  B 新科技发力新赛道工业转型升级上台阶

  新科技的浪潮席卷而来,孕育着新经济拔节生长的无限空间。新的竞技场上,谁起步更早,谁就能抢占先机,谁就能在未来发展中获取新优势。

  工业是立市之本,在全市发展大局中的主导地位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坚定不移强工业、兴产业,千方百计把工业的基础打得更牢、把工业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努力在转型升级中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

  共享集团构筑的“互联网+双创+智能铸造”产业生态,搭建专业、协同、共享、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行业平台,为行业转型提供全面解决方案。同时,共享集团深耕智能数采终端、数字设备云平台、数字云工厂应用云平台及多种工业APP微应用与实践,打造了面向区域中小企业和铸造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共享工业云,依托先进的工业数据采集技术,融合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打造数据采集、资源汇聚、能力协同、价值赋能的工业大数据应用创新和产业互联数字生态,构筑“互联网+双创+绿色智能铸造”的产业生态,未来将实现从经营企业向运营平台的转变。

  “为加快工业产业转型升级,我们对接夏明许、李迎春、石刚等智库专家,围绕发展光伏材料、半导体材料、工业蓝宝石等开展调研分析和发展规划,为产业发展建言献策;联合北方民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开展智能终端材料和半导体材料产业发展研究;加大与北京可再生能源学会战略协作,充分发挥学会专家资源聚集作用,开展银川市建设‘中国新硅都’战略研究;开展工业要素竞争力、单晶硅产业、石墨及石墨烯产业、膜产业开展战略规划研究及基础条件分析。”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说,企业在哪里,科技就在哪里。市场的引领、政策的推动,催生着银川市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

  C 谱写新“链”曲壮大产业群

  作为在全区率先通过挂“图”作战、开展“链”式招商的城市,银川市紧紧围绕产业链创新链融通发展,在产业集聚中积蓄发展后劲。

  去年以来,银川市建立了产业群链推进机制,推动特色优势产业链式发展,打造国家级产业集群,深入实施产业振兴战略,围绕工业领域重点产业链和供应链,培育产业链“链主”企业,通过抓产业进而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培育供应链“标杆”企业做项目进而实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链式体系。

  同时,打造了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主动承接中东部地区优质产业转移,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一大批科技型、创新型中小企业加速聚集。2022年,全市培育认定自治区级专精特新企业40家(其中,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累计认定自治区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5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家,涉及我市主导产业各个领域。

  除此之外,我市还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推行“管委会+公司”模式;优化高新区管理机制,强化产业、企业和人才集聚,推动产城融合,稳步提升综合创新能力;聚焦园区主导产业,引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向园区集聚,打造优势产业集群。

  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引领未来。“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建设创新发展引领市为统领,紧紧围绕‘强首府’战略,锚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实施工业强市计划的目标任务,助力产业链与创新链精准对接,全力以赴抓好工业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说。(记者 鲍淑玲文/图)

【编辑】:石卿
【责任编辑】:马江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