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兴庆区结合本地教育工作实际,采取多项措施,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教师轮岗制”便是其中之一,也逐渐成为教师的“变形记”。
“王老师担任我们班语文老师的这段时间,我们的课堂活跃了很多,同学们都不再害羞,开始‘抢着’回答问题了。”近日,兴庆区第十八小学教育集团官湖校区五年级一班的周悦彤在她的日记本上写下这样一段话。
日记中所提到的王老师是来自兴庆区第十八小学教育集团景墨校区的王艳春。2023年9月,王艳春来到位于掌政镇的兴庆区第十八小学教育集团官湖校区交流轮岗,在第一节课上,她便发现孩子们对课堂互动存在恐惧心理。王艳春告诉记者,针对自己发现的问题,她认真思考,并有目的地加强课堂调控,尽量让课堂气氛变得轻松,使孩子们一步步放下戒备心理,真正把心思投入课堂所学,积极坦然地参与课堂活动。
作为一所农村学校,王艳春所任课的五年级人数相较于城市学校班级较少。为了尽快进入角色,自轮岗开始,王艳春老师便与班里每位学生家长都进行了沟通交流,详细了解孩子的情况。随后,她又针对班级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了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案,力争做到因材施教。
课堂上,王艳春通过精心设计,将学科知识巧妙融入不同的课堂活动中,持续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她让每位孩子都试着做一天“小老师”,鼓励孩子们放下胆怯走上讲台,自信地讲述自己所思所想……
现在,王艳春班里的孩子都开始积极思考,勇于举手回答问题。课后,孩子们也喜欢王老师一起讨论各种各样的学科知识。
“在每一个日常里,每一节课上,用爱相伴、用心教书、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成长,便是我轮岗的意义所在。”对于在官湖校区为期三年的轮岗交流,王艳春这样说。
另一边,在兴庆区第十八小学教育集团景墨校区二年级三班的课堂内,来自兴庆区第十八小学教育集团官湖校区的方瑞珍老师正在为学生讲解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孩子们在她的带领下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
同样是去年秋天,方瑞珍开始了她的第二次轮岗交流,对于这次交流,她满怀期待。“轮岗交流过程中,我接触到了许多优秀的教师,学到了许多优秀的教育教学理念和管理班级的好方法,收获非常大。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也不断‘回头看’,反思自己如何可以做得更好。”方瑞珍告诉记者,她会将这些宝贵的学习经验带回到农村学校,带回到自己的课堂,让孩子们学得更好,飞得更高。
近年来,兴庆区深入落实城市优质学校带动农村薄弱学校的集团化办学模式,不断加强中小学校长及教师交流轮岗力度,通过转变身份、双向选择、定期交流、集团化办学等举措,进一步优化教师结构,合理配置教师,努力缩小兴庆区城乡、学校之间的教师差距,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通讯员 王雨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