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地市 -> 滩羊之乡激情盐池 -> 盐池故事
朔方节度使、盐池使萧嵩
2023-07-20 21:16:04   
2023-07-20 21:16:04    来源:吴忠日报


  唐朝时期,盐业政策几经调整,每一次的调整都与当时的国力状态息息相关,对唐朝社会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资料图片)。 

  隋朝至唐开元初,朝廷均不收盐税,任由民间开采。唐先天二年(713年)九月,以豳州(今陕西省彬县一带)刺史强循充任盐池使,管理盐州诸地。开元十年(722年)制定榷盐法,开始征收盐税,作为朝廷的一项重要收入。《旧唐书·食货志》载,唐开元十五年(727年)五月,唐玄宗派兵部尚书、朔方节度使萧嵩兼领关内盐池使(此处盐池指生产食盐的盐池,而非今盐池县),这是唐朝历史上朔方节度使第一次兼领盐池使。而且大唐十大节度使,只有朔方节度使兼领盐池使。其原因是:朔方军镇的盐州、灵州境内有众多的盐湖,其食盐产量在全国居首,其次是山西的“两池”食盐。朔方节度使管辖的16个盐池的范围主要在盐州。温池当时属灵州的温池县,也在今盐池县境内。 

  萧嵩,山东兰陵人,唐朝著名政治家、名将。兰陵萧氏是出了名的“宰相世家”,仅萧嵩一门为宰相者,就有萧嵩,其子萧华、孙萧复,曾孙萧俛、萧仿,玄孙萧廪、萧寘,四世萧遘。 

  萧嵩任宰相是开元十七年(729年)六月,也就是说他在任朔方节度使兼领盐池使的第三年,擢升为中书令,并遥领河西节度使。 

  开元十五年(727年)闰九月,吐蕃攻入,唐军溃败,河陇震动。十月十三日,唐玄宗令萧嵩为河西节度副使,赴河西御敌。到河西上任时,萧嵩用裴宽、牛仙童、郭虚俱掌军政,荐建康军使张守珪为瓜州刺史,巧用“空城计”打败吐蕃军。萧嵩因功加银青光禄大夫,升任河西节度使,也大约于此时,萧嵩离开了朔方。后萧嵩接连战胜吐蕃,声名鹊起。开元十六年(728年)十一月,唐玄宗拜萧嵩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

  萧嵩为中书令后,接连加官,为集贤殿学士、知院事、兼修国史、金紫光禄大夫、徐国公。 

  萧嵩仕途起步为中书舍人,但很有才干,虽然替玄宗皇帝起草任命苏颋为宰相的诏书时,因称苏颋“国之瑰宝”,玄宗说“(苏)颋,(苏)瑰之子,朕不欲斥其父名”,让他修改,他却只改为“国之珍宝”,被玄宗皇帝讥斥他“虚有其表耳”,但玄宗皇帝马上改口说“嵩虽才艺非长,人臣之贵亦无与比,前言戏耳”。可见此时的萧嵩已被皇帝看重。后来,他遇到姚崇,认为他“许其致远,眷之特深”,推荐他出任宋州刺史,后又进京升任尚书右丞、兵部侍郎。开元十一年(723年),唐玄宗接受著名宰相、兵部尚书张说的建议,对兵府制进行改革,废府改募,实行募兵制。十一月,命尚书左丞、兵部侍郎萧嵩在京兆、蒲州、同州、岐州、华州等地募兵达13万,玄宗大悦,于开元十四年(726年)任萧嵩为朔方节度使,坐镇灵州。临行时,唐玄宗送至长安鼎门外。开元十五年(727年),朝廷任命萧嵩为朔方节度使兼盐池使,此后,萧嵩官职一路上升。 

  史载,萧嵩入仕前与洛阳县尉吴郡人陆象先是连襟亲戚,陆象先是宦人,萧嵩则赋闲在家,宣城人夏荣给他算了一卦说:“陆郎十年内位极人臣,然不及萧郎一门尽贵,官位高而有寿。”结果景云二年(711年),陆象先果然任宰相,而萧嵩后来一门宰相,应了“一门尽贵”之语,而且萧嵩活到80多岁,真是“高而有寿”。 

  萧嵩虽为大唐立了大功,但为相才干平庸,遇事缺乏主见。他虽然为唐玄宗推荐韩休为宰相,但两人观点常常不合,在玄宗面前经常争论曲直。玄宗说:“有萧嵩奏事,常顺旨,既退,吾寝不安。韩休常力争,既退,吾寝乃安。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 

  萧嵩晚年,因内常侍牛仙童替河西抗击吐蕃立功的张守珪隐瞒军情而被玄宗杖杀,“口蜜腹剑”的李林甫乘机揭发萧嵩曾用城南庄园贿赂过牛仙童,被贬为青州刺史。但玄宗皇帝对萧嵩仍有感情。萧嵩70岁辞官还乡,当时其长子萧华已经是工部侍郎,次子萧衡为皇帝女婿,官拜三品,“家财丰赡,衣冠荣之”。萧嵩安度晚年10余年,于天宝八年(749年)闰六月六日去世,享年80余岁。(侯凤章

【编辑】:张静
【责任编辑】:马江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