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地市 -> 滩羊之乡激情盐池 -> 盐池故事
历史久远的硝池子
2023-09-21 10:43:53   
2023-09-21 10:43:53    来源:吴忠日报

  盐池县高沙窝镇硝池子村位于盐池县城西北35公里,属原苏步井乡。四周沙丘环抱,沙生、旱生植物生长较好,北面湖水盈盈,是为硝池湖,湖水面积约1.3平方公里,湖水之南是窨子梁。在这里,人们发现了四五千年前人类生活的遗迹,是一个古老的村庄。

  硝池子,是一片湿地,产生芒硝,此地命名由此而来。

  硝池子地名是什么时候出现的,谁也说不清。根据地形地貌看,很早以前这里不会叫硝池子的。因为当时这里有一个很大的湖,巨大的湖水中不可能产生芒硝,芒硝是在湖水即将被蒸发干涸的时候才会产生。所以,四五千年前,这里既不可能叫硝池子,也不可能叫硝池湖。硝池子这个地名应该是在这里的湖水逐渐干涸,湖面逐渐缩小,产生出芒硝以后,人们才赋予它硝池子这个地名。

  硝池子遗址是在山梁的坡地上,东西约500米、南北约300米,遗址内散布有石斧、石核和刮削器等。在一片农田里曾发现了两处灰烬坑,长10米、宽3米左右,采集到红陶口沿。当地村民说,1980年一村民挖出了一个骨骼坑。大多为牛、马、驼骨等。根据此地散布的大量石器,早期陶器残片和灰烬、骨骼等判断,应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当时的先民们是依赖这里的湖水而生存的。

  硝池子,它原始的名称谁也不知道。它延续了一个古地名,也延续了这块故土上孕育出的高尚的人文品质。

  20世纪60年代中期,硝池子村来了一个大文化人,他叫张文元,是《宁夏日报》美术编辑。早在30年代,张文元曾在武汉冯玉祥将军主办的《抗战画刊》任编绘工作。一幅题目为《用策略击毁敌战车》的漫画,以生动画面描绘我抗日军人如何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靠机智勇敢取胜,鼓舞了当时抗日军民战胜敌人的信心和决心。后到重庆,参加了由周恩来同志任副部长和郭沫若同志任厅长的政治部三厅艺术科,任上校科员。“皖南事变”后,张文元离开重庆赴昆明,加入美国新闻处,与沈从文合作,从事对敌漫画宣传工作,创作了大量供美国空军空投到沦陷区散发的对日漫画宣传品。1946年10月,周恩来同志在中共代表团住处专门接见张文元和丁聪、沈同衡等三位漫画家,对他们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要求他们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保存力量,迎接解放。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下放宁夏,又被迁到原高沙窝公社硝池子生产队。上世纪70年代初期平反,复任《宁夏日报》美术编辑,参加第四次文代会,任全国美协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宁夏分会副主席,后调回上海《解放日报》工作至退休。

  张文远在硝池子村劳动,得到了硝池子村民的保护。王庆同《边外九年》这本书写道,张文元在生产队劳动,体力活他吃不消,生产队就让张文元走村串户,给人画像、油漆家具,走到哪吃到哪,挣下钱给队上交些提留就行了。走村串户画画,这明显是硝池子村民对张文元的一种保护措施,从而使他度过那段艰难的岁月。(侯凤章)

【编辑】:张静
【责任编辑】:杨丽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