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地市 -> 滩羊之乡激情盐池 -> 盐池故事
陕甘宁边区时期的盐池邮政
2023-12-07 13:06:09   
2023-12-07 13:06:09    来源:吴忠日报

  盐池的邮驿通信有着较早的历史。公元前320年,秦惠文王北巡时,盐池就已经有了邮驿组织。秦汉时期,尤其是汉长城修筑之后,盐池扩于长城之内,盐池境内有烽燧传递和步行、马车传递两套邮驿系统。据《元和郡县志》记载,唐朝由灵州通往盐州的“灵盐大道”既是盐马古道,也是为朝廷传递公文奏表的邮路。宋夏时期,由宋通往西夏的“国信驿道”也要经过盐池,到达兴庆。明朝盐池(时称花马池)是河套最紧要的地方,烽火连连、战事频发,在大边(明长城,今指长城头道边)内自榆林至宁夏镇营堡林立。从宁夏府到高台寺、横城营、红山堡、清水营、毛卜剌堡、兴武营、永兴堡、安定堡、高平堡、花马池营、盐场堡至定边营,形成三十里一堡、六十里一营的防御奇观。这些营堡不仅是戍边的军事营塞,也是重要的邮驿,直到清朝初期仍具驿站的性质。另有宁夏府至庆阳的驿路,从宁夏府经高台寺、灵州所、大沙井驿、高桥驿、石沟驿、盐池驿、小盐池驿、萌城驿,出宁夏到庆阳府。

  盐池县现代意义上的邮局,始于民国年间。清朝末年,清政府在宁夏府设陕西邮政局宁夏邮政分局,办理函件、包裹、汇兑业务,归西安邮政副总局管辖,但盐池县仍使用传统的驿站传递信函。1912年1月北洋政府颁令全国裁撤驿站,宁夏“裁驿归邮”,由现代邮政取代了两千多年的“置邮传令”。1912年12月30日,中华宁夏邮政局在盐池设立邮政代办所,由山西商人李大喜代办邮政业务,后由张全志、王兰等代办。1913年4月1日,中华宁夏邮政局在盐池县惠安堡设立邮政代办所,主要负责灵武至庆阳一路的邮政经传业务。1913年,宁夏邮政局首开宁夏向东渡黄河到盐池、定边的步班邮路。民国十年(1921年)甘肃邮政管理处管辖宁夏,将盐池县邮政代办所升格为三等邮局,经费由宁夏邮局发给,设局长1人、信差1人、邮差2人,邮路只有到宁夏(今银川)1条。主要承担盐池至灵武到宁夏的邮政传递和宁夏经盐池转陕西、山西、北京等地的邮政业务,后因业务量较大,邮差增至10人。

  1935年7月3日,中共西北工委、西北军委和陕北苏维埃政府在永坪镇(今属延川县辖区)建立陕北苏维埃政府邮政局,这是陕甘宁根据地的第一个苏维埃邮政局。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成立了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同时在陕北苏维埃政府邮政局的基础上成立中华苏维埃西北邮政管理局(1936年7月改名为中华苏维埃西北邮政总局,后又改名为陕甘宁特区邮政局)。下辖各省、县邮政局,并发行邮票,制定邮章,开辟邮路,办理邮政业务。

  1936年6月21日,红军右路军七十八师在师长韩先楚的率领下攻克盐池县城,国民党盐池县政府迁到了盐池县惠安堡镇。原民国政府设立的中华邮政局处于瘫痪状态,12月13日中华宁夏邮政局指令盐池邮政局关闭,原宁夏经盐池、绥德至太原到平津的邮路业务停止。中华盐池邮政局关闭后,严重影响了盐池军民的信息传递。为了便利人民群众,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内务部管辖的西北邮政总局在盐池组建了盐池邮政局,局长由县政府秘书兼任,配有收发员和通信员,负责党政军机关公文的传递和群众通信服务。邮递线路是延安—安塞—靖边—定边—盐池,全程444.6公里。

  西北邮政总局在盐池组建后,形成了一个闭环的邮政通道,国民党各部为了进行反共宣传,派遣特务在边区各县的邮政系统里发放反共传单,传递大烟、黄金等违禁物品。为了净化邮品,保证邮政系统安全,1937年1月西北政治保卫局成立了邮电检查所,1938年向三边分区的定边、盐池派遣邮电检查员,重点对边区各县邮政局收发的邮件、电报进行检查。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发生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在1937年9月20日,根据国共协议,陕甘宁特区邮政局更名为陕甘宁边区邮政局。边区邮政总局对各级邮政局只进行业务领导,各级邮政局的日常行政事务、人员管理和生活教育则由地方政府负责。

  1937年11月22日,中华宁夏邮政局也恢复了宁夏至盐池的邮路,在盐池县设立了邮政代办所。到1938年3月22日,根据国共两党的协议,陕甘宁边区邮政局停止对外营业,正式撤销。除边区党政军重要公文由边区党委派人传送外,一般公文信件都由中华邮政局传送。

  陕甘宁边区邮政局撤销后,中华邮政局独揽了边区的邮政通信业务,给边区传递信件、报纸的保密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在国民党政府的指示下,盐池发往边区的公文信件要转送到国民党马鸿逵统治的特务机关检查后,才能送到目的地,使原来盐池到延安只有十天时间的邮路,增加到近一个月的时间,邮递速度极为缓慢。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1938年5月30日,边区政府在延安成立了陕甘宁边区通信站,在定边设立了三边分站,在盐池设立了县站,有站长一人,与中华邮政总局盐池邮政代办所一起承担盐池的邮政业务。通信站的任务是以传递解放区党政军及各群众团体函件、书报为主,有时也捎带群众信件,不收邮资,寄挂号信件须加盖机关和首长公、私章。党政机关和抗日军人寄往边区政府和前方战线的信件通过通信站传递;寄往国民党地区的信件,寄信人贴足中华邮政邮票交由邮政代办所传递,通信站和邮政代办所之间也互相交寄邮件,从而形成了边区各县并存两套邮政机构的形式,这种便利国共双方通邮的方式被称为“陕甘宁方式”。

  1946年4月陕甘宁边区邮政管理总局成立后,兼并了中华邮政局,原中华邮政局盐池县邮政代办所的职工并入陕甘宁边区邮政管理局盐池县邮政局工作。为了便利群众通信,向国民党统治区寄信,贴中华邮政邮票;向解放区寄信,贴边区邮票,维持了国共双方人民群众的通信往来。1947年马鸿逵部进攻盐池,盐池县委、县政府撤退到南部山区,盐池邮政局也随政府撤退,边区与国统区的通邮中断,边区邮政处于战时状态,盐池县邮政局局长孙玺、副局长杨贵虽有职务,其工作主要参加游击战争,邮政业务由县政府一科科长负责。盐池失陷后,国民党盐池县政府立即在盐池县城设立了中华盐池邮政代办所,共有两名职工,负责盐池至灵武的邮路。到1948年1月9日,中华盐池邮政代办所改升为盐池邮政局。1949年8月6日,西北野战军进军盐池,马鸿逵各部闻风逃窜,中华盐池邮政局关闭。盐池县政府、机关、邮局迁回盐池县城,1949年8月25日盐池县邮政局开门营业,邮政局长为孙玺,后来孙玺又调延安大学学习,由杨贵接任局长。1950年1月19日,陕甘宁边区政府撤销,成立西北军政委员会,同时将陕甘宁边区邮政管理总局改为西北邮政管理总局。盐池县邮政局隶属于西北邮政管理局宁夏省邮政局管理,至此,历时十四年的陕甘宁边区盐池邮政事业,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刘国君)

【编辑】:张静
【责任编辑】:杨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