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地市 -> 滩羊之乡激情盐池 -> 盐池故事
“蒲草沟之战”与盐池滩羊养殖
2024-08-29 12:46:05   
2024-08-29 12:46:05    来源:吴忠日报

  盐池滩羊养殖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考证,盐池滩羊的规模养殖始于明朝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的一场大捷之后。

  据史书记载:王越于同年七月分三路进兵,直捣贺兰山:命延绥副总兵、都指挥同知朱瑾领兵两千出南路;宁夏镇守太监张僴及总兵官、都督同知李俊领兵两千出中路;副总兵、都指挥使张安及监枪右监丞郝善领兵两千出北路;终大胜以归。史书上称“贺兰山之战”,但是,在《(嘉靖)宁夏新志》却更为具体,称之为“蒲草沟之战”。这里有两个人物有必要介绍一下。

  一是王越。王越生于明宣宗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到弘治十一年的时候,已经是七十二岁,以军功封威宁伯。此时任总制都御史,揽起三边(延绥,宁夏,甘肃)防务。这个时候,虏寇已经复饮马河套地,贺兰山是明朝廷的屏障,而对于北元残部来说同样也是这样。明孝宗朱祐樘(弘治皇帝)敕谕王越,命其速攻贺兰山,以防鞑靼长期占据此地,侵扰边关。

  据《(嘉靖)宁夏新志》记载:“弘治十一年,总制都御史王越率兵出贺兰山后,至蒲草沟虏巢斩首四十余级,获牛马羊器仗甚众”。此役,明军共斩首四十二级,俘获马、骆驼两百四十一只、牛羊及器仗数千。孝宗获悉捷报后,进王越为少保兼太子太傅,其余兼任如旧。

  二是监枪右监丞郝善。第三路大军是由“副总兵、都指挥使张安及监枪右监丞郝善领兵两千出北路……”这个郝善应该是驻守惠安堡的将军。当战役结束后“获牛马羊器仗甚众”,三路大军都要分获战利品的。驻守盐池的监枪右监丞郝善要了大约三千头羊押往驻地盐池。

  那时候,盐池叫花马池,草原广阔,水草丰茂,到处是盐湖。这三千头羊散落在草原上,像是回到了牛羊的“天堂”。

  盐池的土地富含盐层和碱硝,属于国内罕见的盐渍化土壤地带。盐池干旱、少雨,这些碱性物质便留在了土壤里。于是,这里的河滩上生长着许多耐碱性和耐干旱的优质牧草和中草药,比如针茅、沙蒿、甘草、苦豆子、麻黄、防风等,而水中的硫酸钙等矿物质含量亦丰富。用老百姓的话说,盐池滩羊吃的是中草药,喝的是矿泉水。不经意间,盐池的独特环境成了这些羊肉品质的改良剂。碱性物质和矿物质元素大大降低了羊肉的膻味,且让肉质更加细腻,色泽鲜红,富有弹性,含脂率低,造就了盐池滩羊的独特风味。

  也就是这三千头羊,开启了盐池滩羊的规模养殖辉煌之路。从那时开始,这些蒙古羊在盐池不断优化,渐渐培育成为本地化的羊。从这个意义上说,宁夏滩羊起源于我国三大地方绵羊品种之一的蒙古羊,是蒙古羊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下,经风土驯化和当地劳动人民精心选留培育形成的一个宝贵的地方绵羊品种。当年,虽然说宁夏也有养羊的散户,但养殖数量少,大规模养殖这却是第一次。(何继荣

【编辑】:张静
【责任编辑】: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