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地市 -> 滩羊之乡激情盐池 -> 文化旅游
羊拐
2025-03-14 13:03:47   
2025-03-14 13:03:47    来源:吴忠日报

  羊拐,满族语叫嘎拉哈,是旧时孩子们的玩具,在北方地区流行。相传20世纪,在内蒙古与宁夏交界处发现一座辽代古墓,曾发现九枚拐骨。其中,牛拐骨一枚,山、绵羊拐骨七枚,还有一枚钢铸的仿绵羊拐骨。由此看来,北方游牧部落很早就开始接触羊拐了。

  因为盐池盛产滩羊,这里的人喜欢吃羊肉,在很久以前,盐池的牧民就唱道,“玛瑙珊瑚稀世宝,牲畜之中肉是宝,肉之中拐骨是宝”,可见羊拐在他们心目中是多么的重要。这种偏爱使得羊拐游戏在盐池发展壮大。

  其实羊拐是羊后腿的膝盖骨,相比较其他动物,盐池滩羊的膝盖骨显得方正。这种骨头的特殊性就表现在它有宽有窄、有凸有凹、有正有侧,六面六个形状,符合游戏玩耍的规律。因此盐池当地人也形容羊拐:“高高山上滩羊走,深深谷地滩羊过,向阳滩上骏马跑,背风弯里黄牛卧。倒立起来叫不顺,正立抓个大骆驼。”用自己熟悉的动物名称给羊拐的各面命名。

  盐池孩子的童年大概是属于羊拐的。它们是这里孩子最珍贵的礼物,当大雪封门,吃完羊肉,留下羊膝骨的四个拐骨,洗净后,这里的孩子就有了心爱的玩具,一直陪伴着他们到突然懂得恋爱的年纪。

  玩羊拐游戏需要五个羊拐,玩的人分成对家,首先将一个羊拐抛向空中,然后快速将其他羊拐用手摆出想要的数,待空中的羊拐落到手里,就算这次行动成功。在这期间,玩羊拐的高手是不看地下的羊拐的,全靠敏锐的直觉,所以玩得好的人,是个反应快速、头脑灵活的人。

  长期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使盐池人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骨头文化,其中蕴含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达着对他人的真诚的祝福,也有对长辈的尊敬,同时也表现出了盐池人的智慧和广阔的胸怀。(石杰林)

【编辑】:张静
【责任编辑】:任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