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盐池县,大块羊肉早已成为当地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美味佳肴。这道传统美食不仅以其鲜香的味道征服了无数食客,更承载着盐池人对家乡的深厚情感和文化记忆。
大块羊肉煮得酥软入味,每一口都饱含浓郁肉香。
肥瘦相间的大块羊肉入口肥而不腻,瘦而不柴,让人回味无穷。
大块羊肉在高汤里烩过之后变得软嫩可口却不失嚼劲。
盐池县吴记大块羊肉店的每一块羊肉上都标有明确的斤数。
食客津津有味地享受大块羊肉。
大块羊肉是将整羊分割成较大的块状,经过独特的烹制工艺加工而成。其分割方式极为讲究,用料也颇为特别。吴记大块羊肉作为盐池县的一张美食名片,在烹制时除了常用的生姜、花椒、辣椒、蒜之外,还要加入盐池县特有的地椒草,再经过四个小时的文火慢炖,出锅后的羊肉肉质软烂,汤汁纯净,清香四溢。
3月18日中午,返乡探亲的张平一家走进盐池县吴记大块羊肉店,点了一块3斤的羊肉和2.5斤肋条,并要求分别做成烩肉和手抓。张平表示,来这吃大块羊肉,总能唤起他小时候关于父辈们“打平伙”的温馨回忆。
他介绍,“打平伙”堪称现代AA制的雏形,几个人聚在一起,约定杀一只羊,各自挑选心仪的部位,称好斤数后下锅烹煮。“儿时最憧憬的莫过于父辈们一起‘打平伙’。锅中羊肉一经烹煮,香气便四溢开来,吸引左邻右舍循香而至。孩子们簇拥在锅旁,眼巴巴地盼着羊肉出锅,而老人们则面带微笑,悠然地坐于一侧,娓娓道来昔日吃羊肉的趣事。一碗热腾腾的羊肉下肚,顿感全身暖意融融,仿佛所有疲惫瞬间消散。如今选择此地,一则因其羊肉香气扑鼻,毫不油腻,二则这里的羊肉仍保留着那份‘打平伙’的独特印记。”张平说。
张平所言的“打平伙”印记,源于该店在煮肉时选用30斤到40斤的老羊肉,将整羊分割成13块大小不等的肉块,每块肉上都标有明确的斤数。“我们按当日生羊肉价格销售,比如今天生羊肉38元一斤,顾客选了2斤的肉块,煮熟后按76元计价,手抓和汤不收加工费,烩肉则根据食材多少收取少许手工费。”店主陈生巧解释道。
正因为这份忆苦思甜的情怀,该店总是座无虚席。食客们围坐一桌,手撕大块羊肉,蘸上特制调料,大口吃肉、大碗喝汤,场面热闹而温馨。食客王志伟说:“大块羊肉的口感与普通羊肉截然不同,尝一口便令人难以忘怀。”
更有众多外地游客慕名而来,只为品尝这一地道的盐池风味。兰州市民沈一凡自从与同学初次体验后,几乎每年都会通过邮寄等方式购买。
此外,吴记大块羊肉的制作技艺已被列入盐池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成为盐池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陈生巧作为第二代传承人,她说:“最初,是因为父亲炖羊肉的手艺广受乡亲们赞誉,他炖出的肉质鲜美无比,于是我便跟随父亲学习这门手艺。婚后,为了维持生计,我从经营餐厅起步,专注于制作大块羊肉。如今,我已在这份事业上坚守了31年。与其说这是一份收入来源,不如说是对父亲手艺的一种深情缅怀和传承,我也会把这门手艺传授给下一代。”
为了让这一美食文化得以延续,盐池县积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通过举办美食节、烹饪大赛等活动,向更多人展示大块羊肉的独特魅力。陈生巧更是将多年心得整理成册,并通过口授、微信视频示范、亲自回访指导等多种形式,无私地传授给他人。陈生巧说:“近年来,我们也在积极探索新的经营模式,力求将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让这道美食走向更为广阔的市场。”
如今,大块羊肉,不仅是盐池人的最爱,更是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的文化符号。它用最朴实的方式,讲述着盐池故事,传递着盐池温度。(记者 冯荣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