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曾记畔村好在哪儿,我能给你讲几个小时不重样!”盐池县王乐井乡曾记畔村党支部书记朱玉国说起曾记畔村,话语间总是透着一份满满的自信。
日前,在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合作指导司发布的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名单公示中,曾记畔村名列其中。近年来,曾记畔村以社会精细化管理为抓手,积极探索基层乡村治理新路径,构建起“共建共享、治理高效、社会协同”的乡村治理体系,创新党建引领“五治+五心+六事”民情模式,在共同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取得了新进展。
农村工作复杂琐碎,做好基层矛盾纠纷化解工作至关重要。为此,曾记畔村专门设立“和事佬说事”调解室,架起村“两委”与村民沟通交流的连心桥,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筑起了维护农村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地界纠纷是村里最常见的矛盾,前段时间曾记畔村有一名返乡务农的村民因地界纠纷找到村上要求确权,但土地早已完成确权,找回土地确权程序复杂。作为村党支部书记和调解室“和事佬”的朱玉国,一边耐心安抚村民,一边拿着确权台账,按照土地定位一块一块找,最终帮助村民找到了土地,解决了问题。朱玉国说:“在乡村治理工作中,曾记畔村以党建为引领,加大乡村治理力度,以化解矛盾为主,把村里的邻里纠纷等一些矛盾化解在本村,让矛盾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和事佬说事”调解室的设立,是曾记畔村构建多元化纠纷预防化解机制的全新探索。曾记畔村还充分发挥老党员、老干部、乡贤能人、“两代表一委员”、法律顾问、乡村干部作用,通过与村民拉家常、谈心事、讲法律、解疙瘩,把村民想解决的一般性问题说清楚,能解决的及时解决,不能解决的予以解释,让邻里之间的矛盾纠纷在“和事佬说事”调解室得到化解。
望着房屋四周干净整齐的环境,曾记畔村村民鲁永胜不禁感叹:“自从村上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设立了积分奖励后,村民的积极性一下子就提高了。”如今,曾记畔村家家户户都落实“门前三包”责任,谁都容不得房前屋后存在脏乱差的现象。
众多像鲁永胜一样感到幸福和满足的曾记畔村村民背后,正是该村近年来不断夯实乡村治理根基的结果。
网格化管理是做好基层治理的有效举措。曾记畔村结合“1+1+N”网格化社会治理模式,以创建“家庭服务式微网格”为载体,划分网格16个、党员中心户15名,联户220户。通过网格员联系村民、党员联系村民的方式,深入了解村民的诉求,强化方针政策等知识宣传,不仅做到了人户底数清、村庄环境清、安全隐患清、群众诉求清。同时,还提升了干群关系、环境品质、安全指数、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度。
“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只是一个开始,我相信,曾记畔村乡村治理能力的不断提升将为乡村振兴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曾记畔村的生态将更加宜居、乡风更加文明。”朱玉国说。(记者 冯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