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地市 -> 滩羊之乡激情盐池 -> 今日盐池
引一渠黄河水 润泽盐州大地
2024-06-20 21:00:00   
2024-06-20 21:00:00    来源:宁夏新闻网

  古老而又坚韧的盐州大地,因为引来了黄河水,昔日的旱地变成了水田,荒凉的干滩变成了绿洲。

  盐池县位于陕甘宁蒙四省交界地带,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年均降水量只有280毫米,蒸发量达2100毫米,20世纪七八十年代,盐池县农村饮水主要依靠水窖蓄积雨水、打土圆井饮用浅层地下水,饮水保证率低、饮水水质差,人畜饮水非常困难,人拉驴驮是当时人畜饮水的真实写照,百姓常年饱受干旱之苦,风沙之害,氟病之痛。如今却因水而生辉,因绿而焕新。

WX20240620-155831@2x.png

  1988年7月,陕甘宁盐环定扬黄工程被作为国家“八五”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正式拉开建设大幕。1993年5月黄河水自东干渠送水,经过8级泵站,扬程361米,行程56公里,进入盐池境内,并由原马儿庄乡红墩子隧洞出水进入盐池县灌区,多年盼望能用上黄河水的愿望终于变成了现实。

  节水灌溉润农田

  虽然引得黄河水,但盐池县“十三五”黄河水指标仅有5100万立方米,“十四五”提高到了8100万立方米,全县水资源总量依然仅有1.085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为627立方米,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5,不到全区平均值的1/3。全县农业用水0.65亿立方米,灌溉耕地46.8万亩,亩均水资源量139立方米,不到全区平均值的1/3,仅为玉米畦灌定额280立方米/亩的56%。对此,盐池县全面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的要求,以发展节水农业为突破口,以提高水利用效率为核心,稳规模、建设施、强机制,狠抓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全面提高了农业灌溉用水效率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的升级建设。构建了由县至乡村的三层级灌溉面积动态监管体系,确保灌区总面积维持在46.8万亩的合理区间。秉承“减少耗水、限制漫灌、扩种高效”的原则,即减少高耗水作物种植与传统漫灌面积,扩大采用滴灌技术的特色作物区域,成功转化了46.2万亩土地为高效节水灌溉区,同时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侧重于中药材、耐寒蔬菜及马铃薯等价值较高的作物,年节约用水量超过1200万立方米。

WX20240620-155857@2x.png

  其次,深化高效节水灌溉设施建设。成功打造了涵盖扬黄灌溉、水库与井灌互补、旱地补水三大高效节水灌溉区域,共计实施了64项灌溉工程,增设黎明、石山子等4座调节水库及一系列干支渠道智能调控水利设施,显著提升了农业生产的节水能力(每亩节水57%)、减肥效果(节肥50%)、劳动力节省(节工98%)、增产水平(增产30.8%)以及经济效益(每亩增收800元)。同时,积极探索并实施了先进管理模式。创新性地推行了“党组织+合作社(或协会)+农户”“企业+农户”的经营模式,强化了水资源管理(水权分配)、价格制定(水价形成)、日常维护(运行维护)三项关键机制,以及在生产活动中实现了品种、耕作、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五统一”,通过这些措施,盐池县的农田灌溉管理水平跃上新台阶,实现了灌溉的自动化、管理智能化和便捷化服务,灌溉水的有效使用系数达到了0.678,远超全国及自治区平均水平。这一系列创新实践被称作“马儿庄模式”,在全区范围内推广,盐池县因此荣获自治区首个全国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县的荣誉。

  安全饮水润民心

  饮水安全,关乎民生根本。盐池县勇于担当,以“互联网+城乡供水”为破题之匙,精心勾勒出一幅同源、同网、同质、同服务、同监管的城乡供水和谐画卷,力促饮水安全再上新阶。

  在这幅画卷中,基础设施的加固与升级犹如坚韧的骨骼,支撑起饮水安全的脊梁。“百村千户”计划与“管网延伸改造”工程并驾齐驱,2400公里的自来水管网,宛若血脉,密布全县,67座人饮泵站巍然挺立,成为生命之水的守护者。每年斥资200万元,细心呵护农村人饮管网,自来水普及与达标的双百目标,见证了盐池县对增进民生福祉的承诺。

  而智慧的光芒,则在盐池县水务公司的信息平台上璀璨绽放。斥资打造的智慧水务平台,仿佛一位精密的水管家,将“从源头到龙头”的每一流程纳入智能化的怀抱,自动化供水调控、数字化监管、智能化抄表、视频化巡防、服务移动化,一系列创新之举,不仅让城乡用水计量精准无遗,更将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压缩至10%以内。

  水质安全,是这场饮水保卫战的核心。智慧水务的运用,不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对人民群众幸福感的深切关照。从源头到龙头,每一环节的严格监控,确保了水质的安全,让每一口清水都成为幸福生活的见证。(宁夏新闻网记者 杨泠然  文/图)

【编辑】:张静
【责任编辑】: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