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地市 -> 滩羊之乡激情盐池 -> 今日盐池
刘定鑫:科技兴农逐梦盐池荒漠草原
2025-05-21 11:21:14   
2025-05-21 11:21:14    来源:吴忠网

  5月16日,在位于盐池县四墩子村的试验研究基地,一位戴着草帽、身着迷彩服的科技工作者,正在观察改良牧草的生长态势,他就是盐池县科技局助理畜牧师刘定鑫。7年来,他扎根这片荒漠草原,书写着科技兴农的青春答卷。

  这位从宁夏大学走出的农学硕士,带着“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信念,依托四墩子试验研究基地、饲草科技小院等平台,不断探索创新生态修复技术,努力把科技知识转化为服务“三农”的具体实践。

  盐池县位于毛乌素沙地南缘,降水少、风沙多,草地退化,严重威胁地方生态和经济发展。为了让更多农户受益于科技成果,刘定鑫和团队成员因地制宜,积极开展科普宣传和技术培训活动,帮助群众和农技人员更好地掌握应用新技术、新产品。

  “刘定鑫不仅工作认真负责,还会毫不吝惜地将自己丰富的野外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传授给新人。”盐池县科技局干事张灵瑜说。

  真正的科技工作者,要让实验室成果在田间地头“开花结果”。借助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平台,刘定鑫参与的8个科研项目中,《禁牧封育下乡土植物变化及其在退化荒漠草原生态恢复中的应用》《暖温性荒漠草原区退化草地修复技术》等成果,为宁夏荒漠草原封育和退化草地植被重建、培育适合本地生长的优质饲草等提供了技术支撑。他自己研发的“牛枝子繁种田杂草防控方法”获得发明专利,可有效减少繁种田杂草数量,提高牛枝子种子产量。

  如今,30岁的刘定鑫取得了4项自治区科技成果,发表了12篇核心论文,还成为宁夏大学的校外行业指导教师。然而,他依然保持着下田观测的良好习惯,日复一日,认真地记录着牧草的生长数据。

  尽管已经收获满满,但刘定鑫培育饲草的征程仍在继续。他说:“其实,科研很多时候是一个传承的过程,我也是站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开展研究。即使研究没有预期成效,也能为后来者提供思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希望带领团队培育更多优质、抗旱、耐盐碱的草业新品种,用他们育出的种子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贡献力量。(通讯员 樊晓姣)

【编辑】:张静
【责任编辑】: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