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在盐池县花马池镇田记掌村的千亩玉米基地里,新播的玉米苗已破土而出,高效节水灌溉滴灌系统正进行春灌作业。村党支部书记王海燕和村民们围坐在田埂边,仔细核对去年的收益账目。“加入合作社后,我家15亩地不仅保底收入有保障,二次分红加上务工收入,一年能挣2万多元!”村民李广明兴奋地说。
播种玉米。
这一喜人景象,源于田记掌村创新推行的“支部+合作社+农户”土地托管模式。数据显示,该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23年的25万元增长到2024年的77万元,增长超200%;农户户均增收超过1万元,实现了“小田变大田、低效变高效”的华丽转身。
面对土地碎片化、劳动力流失等问题,2022年村党支部牵头成立合作社,整合2300亩耕地实施托管经营。合作社实行统一规划、耕种、农资、技术、灌溉、收割、销售的“七统一”管理模式,农户以土地入股享受“保底收益+二次分红”。2024年,全村户均分红突破1万元,2025年保底收益预计可达每亩600元。
农户将玉米装车。
“我们通过集中采购降低农资成本15%,同时承担自然灾害风险,让农户吃上‘定心丸’。”王海燕介绍。在合作社的智慧农业监控中心,大屏幕实时显示着土壤墒情、作物长势等数据。“这套系统让水肥利用率提高40%,玉米亩产突破1200斤。”技术员王志福补充道。
土地托管不仅提高了种植效益,更解放了农村劳动力。村民李广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除了每亩地保底分红,玉米秸秆回收又增收1500元,农闲务工再赚1.2万元。目前,全村70%的劳动力转向二、三产业,户均务工收入超过1万元。
田记掌村给农户分红。
通过土地连片整治,村里新增耕地100亩。2024年青贮玉米亩产达2.98吨,加上烘干厂降低损耗10%,全年实现节本增效46万元。在农机仓库,32台大型设备整齐排列,“机械化作业每亩节省人工成本200元。”农机管理员王自忠说。
“土地托管成功的关键,是坚持支部引领、集体领办、群众参与。”花马池镇相关负责人表示,田记掌村通过创新经营模式,有效激活了土地、资金、劳动力等要素,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新路径。目前,这一模式正在盐池县更多村庄落地生根,为全县的农业发展注入新活力。(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见习记者 贺静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