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花开,芬芳满城。漫步在中卫市沙坡头区大街小巷,干净整洁的街面绿树成荫,车辆行人秩序井然,志愿团体热情友善……这座沙漠水城步步有风景、处处见文明。今年以来,沙坡头区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持续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优化人文环境、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市民文明素质显著提升。文明力量的释放,让沙坡头区变得更美好、更有内涵。
文明城市创建让沙坡头区面貌焕然一新。
●“绣花”功夫建设忙 绘就幸福新画卷
“公园改造后设施更全了,比以前更漂亮了。”天气晴好的时候,家住沙坡头区鼓楼西街的退休职工张女士,每天早晚都会到附近的美利广场,与一些要好的姐妹相约散步、健身、跳广场舞。她说,周围环境越来越好,公园就建在家门口,城市更宜居,幸福感也越来越强。
美利广场是周边宾河城市花园、幸福立方、沙桥小区、金泽庭院等几个小区居民休闲娱乐、健身锻炼的好去处。今年以来,沙坡头区投入资金 244.9万元,对美利广场进行整体改造提升,原来破碎的水泥路面改造为塑胶和石材路面。修建园内步道,安装凉亭,配套公共坐凳、运动场地等设施。这些城市小微公园的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城市基础功能,打造居民休闲娱乐空间,为周边群众织就绿意生活,得到群众赞誉。
秀美灵动的市区一角。
在实施旧广场改造的同时,沙坡头区还新建8个小微公园,面积541.79亩,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为目标,以实现城市生态修补项目为牵引,优化绿地综合功能,打造休闲宜居的美丽中卫。
沙坡头区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契机,把老旧小区改造作为重点民生工程、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抓手,让老旧小区成为“居家花园、生活乐园、精神家园”,实现“破旧立新,一区一景”的华美蝶变。
2019年至2022年,沙坡头区共实施52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面积138.83万平方米,惠及群众1.6877万户,概算投资3.38亿元。2023年改造新花园、金河一期等一批老旧小区,建筑面积4.7万平方米,惠及群众690户。改造中同步推进适老化、适儿化改造,完善道路、消防、停车、充电、照明等公共基础及社区服务设施。同时,沙坡头区相关部门积极协调物业服务企业等多方力量,在老旧小区配置休闲座椅、凉亭、棋盘桌、充电桩等公共服务设施,不断满足居民需求。
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受群众欢迎。
沙坡头区大力实施“六大提升行动”,全力以赴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实施了宜居家园B区地面改造、沙坡头区综合档案馆2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综合档案馆建成后,将有效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在城市精细化管理中实施城市“市容靓化”工程,配套完善公园、广场、城市公共卫生间、小区等公共场所垃圾桶、座椅、公益宣传栏等基础设施500余处。对建成区增加施划机动车标线41257米、非机动车标线3178处,在大型商超、商业综合体等公共场所施划无障碍停车位568个。每天出动130余名城市管理执法人员,清理各街道、市场周边流动商贩、跨门营业、乱堆乱放、占道经营等公共秩序问题。每天出动28辆洗扫车,进行城区主干道、次干道、非机动车道洗扫作业。
●移风易俗树新风 以文化人润民心
“父亲在世时我们兄弟几人都很孝顺,该尽的孝道都尽了。我觉得放烟花、请乐队都是做给别人看的,丧事以当下新的方式办,父亲不会怪我们的。”沙坡头区柔远镇镇靖村村民高振忠说。2022年,高振忠父亲去世,他主动跟村党支部书记报备,表示自家要移风易俗、简办丧事。不设乐队和酒宴,丧事从简,高振忠给镇靖村移风易俗工作带了好头。“我是一名党员,律人先律己,文明乡风内化于心也是移风易俗工作的必然要求,作为村干部就应该多做一些,我自己做好了,劝导别人也有底气。”高振忠说。
景色宜人的水上运动中心。
往年,镇靖村的婚丧喜庆不仅家家都要办酒席,还要讲排场、比阔气,成为大家的负担。但碍于情面,大家只能被陋习“牵”着走,人情债越陷越深。“红白事从新从简”“为人情债减负”蔚然成风的背后,是镇靖村充分发挥了村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村干部是架起党与群众“连心桥”的基石,也是移风易俗工作落实中的带头人。镇靖村村干部主动入户走访登记,宣传移风易俗,讲解红白理事会规章制度,劝导村民丧事简办、婚事新办;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帮助群众纾困解难,坚持群众有突发事情、群众有矛盾纠纷、群众有红白喜事、群众有实际困难“四个必访”。同时,镇靖村还成立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健全《村规民约》等有关配套制度和措施 ,与党员签订了《移风易俗承诺书》。现在的镇靖村,村干部带头落实政策“不打折扣”,更多的群众自觉遵守村规民约红白事规定,村庄有了新面貌。“通过移风易俗,全村人都受到了教育、开阔了眼界。现在村民都遵守《村规民约》,反对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已经形成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勤俭节约的良好新风。”高振忠感慨地说。
沙坡头区大力倡导移风易俗,持续推动文明新风浸润人心。指导各村(社区)持续完善“一约四会”“婚嫁日记”等工作机制,不断提高红白理事会成员办事能力和服务水平。
长安社区开展国际禁毒日活动。
明确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的“红线”“底线”,破除大操大办、天价彩礼等陈规陋习。加大移风易俗宣传教育力度,制作“文明餐饮 拒绝浪费”、《倡导文明祭扫 绿色拜祭》短视频20余条,发布《文明健康过春节》《沙坡头区2023年“绿色清明文明祭扫 ”》倡 议 书 ,有效扩大“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新风新貌”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推进文明出行、文明旅游、文明餐桌、文明习俗、文明上网“五大行动”,引导群众争做移风易俗的倡导者、践行者。
沙坡头区积极弘扬传统文化,以文化人以文惠民取得显著成效。2022年以来,打造乡村振兴体验中心、阳光大麦地文化产业园等1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和红太阳广场等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为百姓搭建了开展理论宣教、文化活动、体育健身的服务平台。充分整合基层文化阵地资源,有序有力推动辖区11个乡镇、198个村(社区)文化活动室、体育健身器材、农家书屋等文化基础设施全覆盖。完成香山乡、常乐镇综合文化站和新河社区、向阳社区、沙坡鸣钟田园综合体等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提升改造,实施30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提升改造项目,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持续达标升级。举办沙坡头区广场舞大赛、首届沙坡头区“大漠诗集”全民诗词挑战赛等各类文化活动,使群众文化生活日渐丰富。
●文明实践花绽放 志愿服务点心灯
学生寒暑假,当上班与看娃的矛盾困扰着许多家长时,沙坡头区文昌镇恒祥社区的家长和孩子们却不用愁,因为恒祥社区为他们开设了“七彩假期”公益课堂。
交警劝导交通参与者遵守交规。
恒祥社区祥和“178”志愿服务队招募大学生志愿者,开展“七彩假期”暑期公益课堂系列活动。通过假期陪伴、课业辅导、安全教育等志愿服务工作,丰富少年儿童的暑期生活,形成家庭、学校、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教育氛围,解决了家长上班、看娃难以兼顾的烦恼。
7月20日,沙坡头区滨河镇宜居社区慈善超市暨社区公益文化街正式开业。这是一家汇集社会资源、帮扶困难群众、提供志愿服务为一体的慈善超市,主要帮扶宜居社区低保困难人群、三无孤老、重特大疾病、残疾人家庭,为他们提供社会保障服务和社工服务。“叔叔阿姨们,今天志愿者在社区公益文化一条街义务为大家理发、检查视力……”开业当日,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为居民带来暖心体验。宜居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刘逸萍说,通过链接社区资源开展多元化志愿服务,实现零距离为民办事,让群众的幸福看得见、摸得着。
沙坡头区通过不断深化文明实践、汇聚精神力量满足群众需求。整合乡村振兴体验中心、地名文化馆等资源,完善理论宣讲、教育、文化、科技与科普、健身体育五大服务平台建设。推行乡风文明积分制,打造“爱心超市”“雷锋银行”等149个。全域化推行“赶集行动”志愿服务项目,打造“山里红”志愿服务项目,“塞上之光”理论宣讲团组织各行各业先进模范举办专场宣讲报告。
创城让何滩村变身网红打卡地。
截至目前,共培育打造特色志愿服务项目80个,组建理论宣讲、文化惠民、平安法治、青少年教育关爱等志愿服务队 1078 支,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5500余场次,更好地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
●法治在心护和谐 科普教育传文明
去年10月,固原客商王某夫妇通过微信向沙坡头区水果代办张某订购水果1万多公斤,因疫情原因引起纠纷,王某夫妇到沙坡头区张某所在镇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镇调委会受理该纠纷后,立即安排调解员介入调查调解。调解员出面协调王某夫妇住在农户家,减少他们的住宿费用。在镇调委会的努力下,双方达成和解协议,并对调解结果表示满意。
沙坡头区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不断推动基层依法治理走深走实。通过“人民调解员+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基层普法服务模式,引导“法律明白人”参与基层各领域治理工作,评选出40名专业力量担任48所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实现村(社区)法律顾问全覆盖,截至目前,村居法律顾问走访村(社区)320余次,开展法治讲座114场次,协助村居“两委”起草、审核、修订村规民约96件,参与化解矛盾纠纷28件。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开展矛盾纠纷排查462次,调解各类纠纷1054件,调解成功1007件,调解成功率达96%。
沙坡头区以文明为底色的画卷令人着迷。
科普传播文明,科普提升文明。沙坡头区充分利用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科技“三下乡”等活动契机,组织科技服务志愿者深入社区、广场开展科技政策、智慧助老、助力双减等科普活动,发放科普资料1.05万余份,受益群众5800余人。将科普信息化列为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工作重要内容,发动广大党员、社区居民、农民等群体注册“科普中国App”1.77万人次。(宁夏日报记者 王文革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