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新闻网站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中国搜索 | 电子邮局>>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党政 -> 各地动态
魅力沈阳 在水一方
2018-04-07 16:55:00   来源:光明日报

  春分一过,沈阳的母亲河——浑河冰雪消融、流水潺潺,滋润着这座在水一方的魅力城市,整个城市散发着春天的气息。

  沈阳自古以来就是三川环绕之地:辽河拱其北,浑河穿其南,蒲河居其中。然而,三河污染曾让这座城市蒙羞,进入污染最严重城市黑名单。党的十八大以来,沈阳开启水智慧、大做水文章,在辽河、浑河治理的基础上,全面启动蒲河生态修复,南运河、新开河、卫工明渠等环城水系治理,以及村屯河道标准化建设……一系列举措不仅让辽河率先走出全国“三河三湖”重污染黑名单,而且让浑河、蒲河恢复往日生机,成为城市灵动的双眸。

  如今,浑河、辽河、蒲河与环城水系和周边湿地相得益彰,让沈阳成为一座会“呼吸”的城市。

浑河飞架。史桂才摄/光明图片

  浑河:界河变内河 “晚渡”系乡愁

  浑河发源于抚顺清原县长白山支脉滚马岭,自东向西流经清原、新宾等11个市县,至三岔口与太子河汇流后入大辽河进渤海,全长415公里。

  明清时期,浑河就是沈阳的水上航运通道,往来船只穿梭不息,“浑河晚渡”曾是“盛京八景”之一。然而长期以来河道淤积日益严重,20世纪初,百年浑河航运就此中断。新中国成立后,重化工业快速发展、人口急速增加、资源过度开发,曾经清澈的浑河成了黑河和“死河”。

  2001年,浑河开始治理水体、修复生态;2003年,浑河及两岸进行整体规划和建设改造,通向浑河的37个排污口全部被掐断,一座又一座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数以百计效益低下、污染严重的企业被关停或迁走;2010年至2013年,以筹备全运会为契机,沈阳再次对浑河两岸进行提升改造,完成了城市界河向内河的转变。

  罗士圈公园位于浑河胜利桥和南京大桥之间。漫步其中,“浑河晚渡”、古建牌坊、钟晚亭广场等景观尽收眼底。据《辽海丛书》记载:罗士圈码头距盛京古城十里之遥,又称“十里码头”,是当年盛京下辽河、出渤海、去上海的通道。

  “我们恢复‘盛京八景’之一的‘浑河晚渡’,就是要让人们在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的同时,还记得住乡愁。”沈阳市和平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吕阳强调。

  辽河:告别重污染 走出黑名单

  辽河沈阳段从康平县三门郭家村入境,流经康平县、法库县、沈北新区、新民市和辽中区,于辽中区于家房出境,全长307.4公里。

  1996年,辽河被列入全国“三江三湖”重度污染治理名单。“50年代淘米做饭,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这句民间顺口溜形象地描述了辽河污染的渐变过程。

  “辽河不治,辽宁不宁;辽河不清,辽宁难兴。”辽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辽河治理工作,下定决心打一场辽河污染治理的“辽沈战役”。沈阳市应时而动,率先打响了辽河沈阳段治理的“沈阳保卫战”。

  “与传统治水方法不同,辽河沈阳段的治理实现了三个转变——变被动治水为主动治水,变传统治水为生态治水,变政府治水为全民治水。”沈阳市辽河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姜涛说。

  在沈北新区七星湿地,记者看到长河、万泉河、羊肠河及西小河汇流的下游建有2座钢坝闸和1座溢流坝,总蓄水量1000万立方米,其中栽植着各类水生植物,仅景观花卉就有7万余株。“在辽河流域建有一批七星公园这样的湿地,它们就像一个个‘绿肺’吐故纳新,使辽河成为一条会呼吸的河流。”辽宁大学环境学院院长宋有涛介绍道。

  蒲河:昔日“龙须沟” 今日清水流

  蒲河在哪?几年前,坐车路过沈北,不用问,闻着味儿就能找到。

  如今,无论是骑车还是开车,你都会很愿意停下来沿着蒲河生态廊道走一圏儿——这条曾被称为沈阳“龙须沟”的河流,已经成为“水清、岸绿、路通、景美、宜居”的生态景观带、文化旅游带和经济增长带。

  2010年起,沈阳开始对蒲河进行全线改造,3年来共投入资金40.6亿元,实施村镇环境整治、景观建设等113项工程。

  沈北新区黄家街道的腰长河村是锡伯族聚集村,历史上曾是辽河古渡口和旧集市。以前,由于环境脏乱差,村民收入水平低,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乡村经济逐渐凋敝。经过此番环境治理后,腰长河村被纳入七星国家湿地公园的核心景观地段,村后石佛寺水库的万亩荷花景区与村边的千亩稻田相映成趣。49户村民通过共同谋划、决策,决定集体入股,把旧村子改造为特色村寨开发旅游。

  “依水规划、拥河发展、和谐亲水、河城共建”,这是沈阳市确定的新发展理念。沈阳人决心将浑河两岸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城市发展新轴线,让清凌凌的河水继续拥抱沈城,让沈城因为水的滋润而愈加妩媚、灵动。(记者 毕玉才 刘勇)

【编辑】:杨丽
【责任编辑】:孙晓村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联系方式
宁夏新闻网(www.nxnews.net)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互联网新闻中心 Copyright 2000-2012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兴庆区中山南街47号宁夏日报新闻大厦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国务院新闻办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06001号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宁)002号 公安网监备案编号:宁网安备640100002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宁ICP备050066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鹿璐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工信部网络不良信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951-5029811
网上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