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党政 -> 评论声音
强化宗旨意识 永葆公仆本色
——三谈领导干部要讲政德
2018-03-28 06:21:53   
2018-03-28 06:21:53    来源:宁夏日报

  一个人当官为什么?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自古以来,或俗语或雅诗,给出的回答其实很朴素,当官是要造福一方。的确,百姓何人不爱好官?而百姓心中的好官,标准就是要为民办实事、办好事。

  作为一个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写进党章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历来把“公心”放在极为重要的高度。毛泽东同志在《为人民服务》的演讲中强调,“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当共产党的“官”,只有一个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代表团参加审议时提出“守公德”,指出领导干部要强化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自觉践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承诺,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这是对“公心”的再强调,是对牢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一根本问题的再警醒。

  正所谓“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一个党员干部只要心里装着群众,真心实意地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人民群众就会信任他、支持他;一个政党,只有顺民意、得民心、为民谋幸福,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也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对此,我们党97年的发展历程,给出了最有力的证明。想当初,革命战争何其残酷,建设条件多么艰苦,为什么老百姓始终支持、拥护我们的党?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谋求的从来不是政党私利,不是集团利益,不是个人私欲,而是中国人民的幸福、中华民族的复兴。

  “存心以公,莅事以勤”。其实,只要事事出于公心,凡事以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自然就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而说到底,党员干部是为公还是为私,是克己奉公、一心为民,还是以权谋私、损公肥私,从中可见从政之德、为政之责,更见党性原则、宗旨意识。试想,一名党员干部,如果将个人利益凌驾于群众利益之上,他的眼里肯定看不见百姓疾苦,心里必然没有人民的位置,也根本做不到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如果干事不是从群众的利益出发,却汲汲于个人得失、戚戚于个人名利,处处为自己邀官、给自己显名,那么,无论如何,他也做不到公道正派,做不到求真务实,做不到一心为民;如果把职权当特权、用公权换私利,那么,他终将堕入欲望的泥淖、贪腐的深渊。这样的党员干部,不仅害了自己,损害了老百姓的利益,而且,破坏的是党在群众心中的形象,侵蚀的是群众对党的信任。

  心无百姓莫为官,心无人民莫从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这是党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无论何时,身为党员,细细思量、时时牢记宗旨意识,永葆公仆本色,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都是十分紧要的。(张向阳 秦璐瑶)

【编辑】:
【责任编辑】:宋小双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