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党政 -> 市县风采
固原:加快构建便捷绿色安全交通网 支撑区域协调发展
2021-03-31 10:49:32   
2021-03-31 10:49:32    来源:固原日报

000.jpg

  过去五年,交通运输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先导性、基础性和服务性更加显现,谱写了浓墨重彩新篇章。踏上新征程,锚定交通强国总目标,系统布局铁路、公路、航空基础设施,推动综合交通高质量发展。

  聚焦决战脱贫决胜小康

  “十三五”交通运输发展取得新成效

  五年新(改)建等级公路3615公里,累计完成投资227.2亿元,比“十二五”增长56.5%;公路通车总里程10611公里,较“十二五”末净增1982公里;公路密度75.53公里/百平方公里,较全区平均水平高20.45。

  高速公路“出”的通道打通,建成4条高速,开工建设G85银昆高速,2016年实现县县通高速。干线公路“联”的基础夯实,改(扩)建普通国省干线公路27条,普通国道达到6条,普通省道达到7条,县区均有4个方向以上干线公路对外联通,通有一条二级以上公路。城镇过境段“堵”的结点疏通,先后建成城市过境段及其连接线40多公里。空中走廊“直”的航线拓展,新增4条航线,加密既有航线。农村公路“带”的能力增大,围绕打通“最后一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2520余公里,实现行政村通路、通客车“两通”,96.3%的自然村通硬化路,农村地区“外通内联、通村畅乡、客车到村、安全便捷”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和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原州区创建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隆德县和彭阳县创建为全区示范县,3条农村路入选宁夏10条最美农村路。运输服务“融”的活力增强,推动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建成王洼运煤铁路专线36公里。加大公路治超,超载超限率控制在2%之内。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一网通办”“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预约服务延伸到乡村,隆德县“全微通”农村客运模式成为“全国农村客运典型案例”。发展2家网约车公司,满足群众个性化、品质化出行需求。倡导绿色出行,创建“公交都市”“绿色汽修”,绿色公交车占比68.5%,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提升至20.13%,机动化出行分担率提升至42.21%。

  奋进新征程谱写新篇章

  “十四五”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新任务

  立足固原交通发展条件,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织密织牢交通运输便捷的快速网、完善的干线网、广泛的基础网、绿色的出行网“4张网”。

  网络覆盖加密提升

  织密交通网、做优转换点、提升服务力,综合交通网总里程达到1.21万公里左右。高速公路网进一步完善,总里程达到432公里,形成6个省际出口;普通路网全面升级,城镇过境瓶颈的制约基本消除;村组道路建设向进村入户倾斜,具备条件的自然村通硬化路率达到100%;加快融入全国快速铁路网,新增快速铁路92公里,铁路运营总里程达到184公里,复线率达到71.3%;航线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机场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枢纽衔接一体高效

  各种运输方式衔接更加紧密,运输效率明显提升。枢纽建设稳中有进,建成完善的县、乡、村三级客货运输节点和网络布局,“零距离换乘”变为现实,交通物流枢纽衔接相对紧密,货物换装转运效率提高,邮政物流协同发展快速高效。

  运输服务提质升级

  铁路、民航、公路运输相互衔接,便捷高效;公路交通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强;快速铁路运输变为现实,多式联运更加高效;民航直达率、航班正常率显著提升;城乡客运一体化基本形成,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显著增强。

  智能绿色广泛发展

  数字经济、5G技术、车联网技术在交通行业全面推广。交通基础设施、运载装备、运行保障等基本要素信息实现数字化;枢纽站点网络化管理、货运业务网上办理、客运网上售票全覆盖。绿色低碳发展卓有成效,节能减排成效显著。行业质量安全监管和应急保障能力显著提高。

  重点任务

  构筑便捷的“快速网”

  加快形成高速铁路带动,开工建设六盘山片区中卫至固原至平凉至庆阳快速铁路,实现固原人民“快铁梦”。适时开展兰州经固原至平凉段项目前期工作。全面畅通高速出口通道,加密便捷高效、连接周边的高速公路省际出口通道,加快形成“三纵四横”高速骨架网,建成G85银昆、S50寨科至海原2条高速公路。开展S70彭阳至沟圈段、S45海原至西吉段、隆德至庄浪段项目前期工作。重点拓展直飞航线,增开直飞航线,航线总量超过10条。开工建设六盘山机场改扩建工程。

  打造完善的“干线网”

  推进国省道改造升级,完成500公里瓶颈路段、城镇过境路段的改造升级,力争普通国道二级以上、普通省道三级以上公路比重达到100%。加大经济干线公路建设,新(改)建规模达1128公里,等级全部达到三级以上技术标准。消除城镇出口制约的瓶颈,消除“锁喉”瓶颈节点,改造完成城市出入口道路100公里。

  织密广泛的“基础网”

  加大村(组)道路硬化,以“组组通”为目标,推动农村公路向进村入户延伸,新建硬化路500公里。提升农村公路管养水平,提升农村公路等级、整治危桥危涵,改(扩)建农村公路500公里,实施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000公里。深入开展农村公路路域环境集中整治行动,深化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全面推行“路长制”。推进“四好农村路”发展,扎实开展示范县创建活动,持续打造最美农村公路。促进建设质量提升,巩固“两通”成果。

  织好绿色的“出行网”

  做靓“交通+旅游”,紧扣发展“全域旅游”,推进路景融合、交旅融合发展,建成旅游精品路、旅游环线路116公里。做活“交通+物流”,加大对现有多式联运骨干企业的扶持培育力度,引进大集团在园区建设凌空经济区和陆港物流园。发展客车搭附小件快运业务,加快促进运邮结合、电商物流融合发展。做深“交通+大数据”,加快发展智能交通,充分利用“数字固原·六盘云”,先行建设涵盖公交和长途客运汽车、出租车等查询和预约等功能的公共网站和手机APP,大力完善推广农村客运“网约车”模式,推行“出行即服务”交通理念。做实“交通+绿色”,构建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加快推进公交都市建设,加大新能源公交车推广,及时跟进公共充电桩建设。围绕乡村建设,打造美丽农村公路。

  保障措施

  注重各项规划衔接,提高编制科学性。

  做好与国家、自治区综合交通规划以及国土空间规划衔接,对标主要目标、重大项目和重大政策,力求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加强与各县区的协调沟通,确保交通规划的一致性。

  强化重大项目支撑,提高实施可靠性

  以战略指导规划、以规划确定项目、以项目落实规划,谋划储备和实施一批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大项目。加强与邻近省市沟通,建立共同争取立项、共同建设推进机制。

  加强建设资金保障,提高落地保障性

  创新项目投融资机制,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积极申请国家车购税补助和自治区财政预算支持。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发挥政府整合资金的“杠杆”作用,采取多种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公路建设。

  推进管养体制改革,提高投资效益性

  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落实“县道县管、乡村道乡村管”原则,全面推行“路长制”,切实实现“有路必养、养必到位”。靠实管理养护经费支出渠道,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

【编辑】:王雪玲
【责任编辑】:王雪玲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