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吴忠市红寺堡区柳泉乡永新村的千亩红薯基地高效节水灌溉区,绿油油的庄稼在微风中摇曳生姿。“一年到头跟土地打交道,现在有了这些高科技设备,种地变得轻松又高效。”永新村党支部书记王浩指着田间地头的现代化设施说。该村构建“投、建、管、服”一体化运营模式,建立“租金保底+打工收入”的联农机制,实现了企业、合作社、农户三赢。
吴忠全域推广滴灌带高效节水技术,农田解渴方式从粗放“漫灌”转向智慧“精喂”,不仅让每一滴水物尽其用,更直接提升了作物产量与品质。“滴灌技术的推广重点支持瓜菜、饲草、葡萄、枸杞等特色产业发展,减少病虫害,提升作物产量和品质,亩均增产50公斤至100公斤,节约成本100元,增收300元。”吴忠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农田灌溉项目带动了生产、加工、营销、物流等配套产业发展,加快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各县(区)依托农民用水协会开展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试点,推动农业全程托管和专业化服务,实现了市场化运营,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村民用水有问题直接找我,矛盾少了,效率高了!合作社直接将1122元的节水奖打到我的银行卡里,大家种庄稼的积极性越来越高!”灌水员马学兵在高闸镇朱渠村高效节灌片区巡护时说。利通区创新引入“水物业”模式,以乡镇为单位成立农业灌溉服务合作社,聘请村民当灌水员,负责灌溉用水调度、水费收缴、渠道巡护等工作。去年,该区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8.6万亩,目前高效节灌率达43%。
通过一系列农业建设项目的实施,吴忠市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改善,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从2020年的0.573提高到2024年的0.602,农田呈现出“田成方、林成网、渠砌护、沟相通、路相连、地平整”的良好格局。截至2024年底,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比例达68%,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212.46万亩,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任务。(记者 李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