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走进吴忠市利通区扁担沟镇同利村卫生室,诊桌前,扁担沟镇同利村卫生室村医马志华正为一位村民把脉问诊。一墙之隔的中医阁内,浓郁的艾草香气弥漫开来,治疗床上,村民安静俯卧接受着艾灸治疗。“村民有小病,基本不用出村就医。”马志华说,目前,卫生室已为4000余名村民提供针灸、艾灸等中医诊疗服务。
近年来,利通区聚焦群众“看病难、看病远”的痛点,通过构建全链条健康服务网络、推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与数字化转型,实现基层诊疗能力跨越式提升。板桥乡、郭家桥乡卫生院新改扩建工程已完成,11个乡镇卫生院、103个村级卫生室均已配齐27台基础医疗设备,配置率超过90%。村级卫生室实现“三室一房”标准化建设,64家开展静脉输液服务的卫生室增设观察室,3辆负压救护车与25辆普通救护车共同构建起覆盖城乡的急救网络。
“以前做CT得去市区,现在镇上的卫生院就能拍,数据直接传到市医院,报告很快就出来了。”金银滩镇居民李阿姨说。
而优质资源下沉的背后,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的创新实践。利通区医疗健康总院牵头组建131支家医团队,推行“1+N”家庭医生签约团队模式,常住人口签约率达63%,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签约率超90%。
“我们每月随访一次高血压患者,通过系统就能调阅电子病历和用药记录。”胜利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豆宝强医生介绍,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已累计为基层医生提供诊断建议101万次,电子病历规范率提升至98.7%。
截至目前,该区基层就诊率达45.1%,在“家门口”获得优质诊疗服务的患者达54.55万人次,家医签约服务品牌《“签”收相伴 “医”路前行》更获国家级行业认可。
利通区卫生健康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数字化转型让健康服务更高效,利通区医联体信息平台建成后,实现“市—县—乡—村”四级医疗数据互联互通,基层门诊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1.85%,高血压、糖尿病规范管理率分别提升至93%、94%,412万条电子病历、44.95万份居民健康档案可实时调阅。截至今年6月底,远程心电诊断6510例、远程影像12435例,区域检验3316例,96名患者通过绿色通道被及时转诊上级医院,让每位居民都能感受到医疗服务的温度与便捷。(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见习记者 李霞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