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自治区“扫黄打非”办公室组织中央驻宁媒体及区内各媒体走进吴忠市利通区古城镇怡园社区,开展“扫黄打非·护苗·绿书签行动”集中采访活动,深入了解社区将“护苗”行动融入基层治理的创新实践。
在怡园社区,宣传栏、文化墙上张贴着青少年绘制的“保护版权”主题手抄报、非遗绿书签。“这是我们小朋友自己做的绿书签掐丝画,在传承‘非遗’的同时,也记住了要支持正版、绿色阅读。”在社区“扫黄打非”文创基地,工作人员杨东煌说,社区将非遗传承与“护苗”行动巧妙结合,邀请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教授剪纸、掐丝画等,引导孩子们在作品中融入“绿书签”元素。
“我们社区创新推行‘三队伍四课堂’工作模式,组建专职、兼职、志愿者三支队伍,将‘扫黄打非’工作融入全民阅读、文艺宣传、网络传播、普法宣传四大课堂,形成家校社联动的协同防护网。”怡园社区党委书记吴旗介绍,社区依托25名专职网格员,对辖区内3所学校周边的书店、文具店等场所开展了10余轮“扫黄打非·护苗”专项排查,走访商户19家,督促经营户签订《青少年保护承诺书》,从源头切断有害信息传播渠道。
针对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特点,该社区开展了分层分类的“护苗”活动。面向小学生开设“健康上网 绿色阅读”互动课堂,通过情景模拟教会他们识别不良信息;为初中生设计“预防校园欺凌”等主题活动,邀请专业人士进行案例教学;同时,联动学校开展“亲子共读”活动,将护苗行动延伸至家庭,形成“社区引导、家长示范、孩子践行”的良好氛围。
近年来,利通区发挥“扫黄打非”工作机制作用,通过每季度召开联席会议、下发重点任务清单、强化部门协同联动等方式,凝聚起法院、教育、公安等多方力量,共同推进“护苗·绿书签行动”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深度融合。
今年以来,利通区共检查校园周边文化经营场所70余家次,清理收缴各类“问题”出版物700余册,依法查办多起传播有害信息案件,约谈违规网络主播12人次,有力震慑了涉“黄”涉“非”违法行为,为未成年人构筑了清朗的文化空间。(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见习记者 李霞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