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冬天烧煤,半夜得起来生火添柴,窗台总落一层灰。现在开空气源热泵,室温既稳定又干净,特别划算。”11月6日,同心县河西镇石坝村村民马永东擦拭着自家的取暖设备,话语里全是满意。
同心县采暖期长达5个半月,城乡供暖曾长期面临“城区排放高、村镇取暖难”的困境。对比“十三五”末数据,彼时城区集中供热面积约135万平方米,热源依赖4台中小型链条燃煤锅炉,不仅供热能力不足,且污染物排放难以满足环保新要求,农村地区更是以散煤燃烧取暖为主,清洁取暖率不足1%。
“十四五”以来,同心县瞄准33.46万群众的取暖需求,打响了一场覆盖城区、镇区、农村的供暖升级攻坚战。在老城区热源厂,4台100吨循环流化床燃煤锅炉的超低排放提标改造正有序推进。同步推进的还有新城区热源厂1台70兆瓦锅炉的提标改造,相较于“十三五”末的锅炉规模,同心县主力供热锅炉台数增长105%,单台锅炉供热效率提升超50%,供热保障能力实现质的飞跃。
城区供热管网更新同样提速,已完成更新改造18个小区的老旧供热管道、阀门等设施,并更换9座换热站的换热器及附属设施。截至目前,城区集中供热面积已达573万平方米,2025年底总供热面积预计将达611万平方米,较“十三五”末增长4.5倍,解决了以往部分区域“供暖难、温度低”的民生痛点。
农村地区的供暖变革更显精准,同心县2021至2023年累计投入农村清洁取暖改造资金1.9亿元,实施农村清洁取暖改造任务2.8万户。同时,在王团镇、河西镇、预旺镇等乡镇实施煤改电配套供电工程,投运变压器43台,新建10千伏线路4.59公里等,保障清洁取暖项目用电安全平稳。
数据显示,“十四五”以来,同心县城市建成区2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清零,县城住宅小区实现集中供热全覆盖,清洁取暖覆盖率较“十三五”末提升37个百分点,PM_2.5、二氧化硫浓度持续下降。(记者 张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