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银川市出台《银川市碳普惠减排量消纳工作方案(试行)》。方案明确:2025年底,初步建立覆盖企业、个人、大型活动的碳普惠工作框架,形成可复制推广的低碳示范场景;2027年底,建成较为完善的碳普惠体系。
方案聚焦减排量供给与消纳核心,多维度拓宽实施路径。银川市将依据现有碳普惠方法学,推进空气源热泵供暖、分布式光伏等项目开发,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在低碳出行、可再生能源、林业碳汇等领域编制碳普惠方法学,开发备案适用项目的减排量。消纳端,依托“六权”改革一体化服务平台,引导建材、食品、出口企业及碳达峰试点单位开展碳排放核算,通过采购碳普惠核证减排量实现生产运营碳中和。
此外,银川市将推动千人以上大型活动,通过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并采购碳普惠核证减排量,实现“零碳办活动”,助力城市低碳形象提升。为进一步保障碳普惠落地,银川市推出“碳普惠+减税、贴息、采购、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低碳社区”等组合激励政策,并建立企业与机构碳排放核算制度、称号认定机制、个人碳积分管理制度以及平台数据安全运营体系,确保碳普惠公开、透明、可追溯。
截至目前,银川市已核算减排量1.9万吨,1.67万吨被纳入“六权”改革一体化服务平台,完成7笔交易、交易量840吨,交易金额6.2328万元。该方案的实施将激活银川市低碳发展潜力,推动企业减排、公众参与、政策激励的良性循环,为绿色转型注入持久动力。(记者 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