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清晨,同心县河西镇菊花台村,圈舍里此起彼伏的牛羊叫声,唤醒了村庄。
在杨喜家宽敞的红瓦房前,一辆小轿车停放在房子一侧。身后的标准化圈棚里,25头膘肥体壮的牛和成群的白羊在咀嚼草料。“刚搬来时,我们住在54平方米的房子里,只有5只羊。”杨喜回忆。
菊花台村是“十一五”生态移民村,如今,杨喜和村民已经实现了从移居到安居乐业的跨越。
几年前,杨喜在村“两委”协助下申请到5万元贴息贷款,加上饲草料补助等惠民政策,他和妻子将零星散养发展为规模养殖,年收入节节攀升。
杨喜家庭的逆袭,是菊花台村产业发展的缩影。在党建引领下,菊花台村养殖户占比超75%,牛存栏从719头跃升至1800头,羊从6708只增至17000只,养殖年收入突破600万元。昔日的生态移民村,如今已是牛羊满圈的产业新村,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益达53.9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1.4万余元。
不仅家底日渐充盈,文明新风也浸润人心。村民罗花在女儿出嫁时,做了一个让乡邻惊讶的决定:拒收3万元彩礼,她因此被村里评为“睦邻和谐示范户”。“小两口和和美美、生活幸福,就是最好的彩礼。”罗花说。
从杨喜家牛羊喧闹的圈舍,到罗花家笑语盈盈的庭院,菊花台村的日常充满了奋斗的温度与移风易俗的新风。这里,硬化路通到家门口,公交车联通城乡,红瓦房取代了土坯房。更可贵的是,村民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既有杨喜们不等不靠的勤劳双手,也有罗花们破旧立新的文明自觉。每一天,这里都在续写更加鲜活的“菊花台新传”。(记者 马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