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中卫市腾格里沙漠锁边工程现场。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见习记者 王强 摄
6月30日,中卫市腾格里沙漠锁边工程现场,随着最后50米刷状网绳式草方格植入湿沙层,一条全长153公里的绿色“锁链”实现全线闭合,横亘在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标志着宁夏境内腾格里沙漠实现全面锁定。
“这一刻,特别激动!”见证最后一块草方格落定,投身治沙工作三十余载的中卫市国有林业总场总工程师唐希明说。从上世纪50年代,为保障我国第一条沙漠铁路包兰铁路畅通,在腾格里沙漠探索出“五带一体”防护体系,到如今宁夏境内腾格里沙漠锁边全面完成,从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这场与沙漠的持久战,迎来全新的历史节点。
自2023年6月打响黄河“几字弯”攻坚战以来,宁夏集中力量对腾格里沙漠26.5公里缺口发起总攻,将腾格里沙漠固沙锁边工程作为重点项目推进。中卫市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刘天平介绍,这条由草方格筑基、灌木带固守、乔木林成屏构筑的立体防线,最宽处达38公里,最窄处10公里,巍然成型,扼住黄沙入侵的“咽喉”要道。
近年来,宁夏以“制度—技术—产业”三维协同推进荒漠化治理。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生态修复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区密集出台了《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推进新征程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建设美丽宁夏的意见》《宁夏防沙治沙规划(2021—2030年)》等一系列政策法规;联合国家林草局三北局及陕西、甘肃、内蒙古等省区,深化协作联动,构建跨区域生态联防联治网络;创新实施“林光互补”“草光互补”等生态修复新模式,推进生态保护与特色产业协同发展。
依托中国科学院沙坡头沙漠试验研究站、宁夏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机构的合作,我区在防沙治沙技术上实现了多项突破,创新“刷状网绳式草方格”,“草方格+沙结皮”技术,“深植湿沙层”的高效植苗技术等,赋能锁边工程高效推进。
随着中国—中亚荒漠化防治合作中心落户宁夏,博鳌亚洲论坛国内首个荒漠化防治国际合作项目在宁夏启动,宁夏的治沙实践正融入全球视野,铺展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 (记者 马雨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