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党政 -> 厅局亮点
清洁能源背后的专属“智能管家”
——“宁电入湘”直流工程系列报道之二
2025-07-01 15:20:56   
2025-07-01 15:20:56    来源:宁夏日报

  相关链接:

  0.05秒穿越1616公里——“宁电入湘”直流工程系列报道之一

  在宁夏—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众多配套建设项目中,中宁换流站的作用无可替代,因为是它,将宁夏的清洁能源源源不断送往湖南。但由于地处戈壁沙漠,风沙大、气候条件复杂,中宁换流站建设过程凝结着建设者不断应用的科技创新、新工艺工法。

  关键设备的洁净家园

  GIS设备(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中宁±800千伏换流站(中宁换流站)的关键设备之一,其内部洁净度直接影响设备的运行稳定性和使用寿命,设备安装环境的洁净度达到百万级。

  宁夏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中宁换流站电气A包项目经理孙海文告诉记者,宁夏送变电公司是首次承接换流站电气A包工程,负责换流站阀厅核心部分的安装和全站分系统的调试工作。结合外部环境和施工要求,在GIS设备安装中,首次采用“五级防尘措施”:施工场地定时洒水,让飞扬的沙尘迅速落地;除尘设备紧跟其后,大功率吸尘器将地面和空气中的细微颗粒吸除;挡尘屏障在场地周边竖起,阻挡外部沙尘的侵入;隔尘材料用于设备间的隔离,防止不同区域的灰尘相互影响;控尘系统则实时监测环境中的粉尘浓度,一旦超标立即启动应急措施……

  在安装换流变阀侧套管时,一座特制的防尘棚如同卫士般矗立。它有效隔离外界沙尘,为套管安装创造了一个洁净的小环境。现场安装负责人马晓磊回忆:“以前在类似环境下安装套管,沙尘总是防不胜防,现在有了防尘棚,可以达到按要求施工。”此外,环境监测系统会对安装过程中的粉尘、湿度、温度等关键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反馈,施工人员根据这些数据及时调整安装方案,有效避免了因安装环境导致的质量问题。

  智慧工地的智慧建设

  在中宁换流站施工现场,智慧工地系统让施工管理变得更加高效、精准。

  安全帽上的智能芯片和设备上的定位装置,每个人、每台设备的位置一目了然,一旦有违章作业行为发生,系统立即发出警报。同时,无人机在施工现场上空不定时巡检,发现异常情况可迅速将信息传输回指挥中心,为及时处理问题提供有力支持。孙海文感慨地说:“以前全靠人工巡查,很难做到面面俱到,现在有了智慧工地系统,就像给工地安上了千里眼和顺风耳,安全隐患无处遁形。”

  GIS、换流变、换流阀等核心设备安装现场,广泛应用的智慧安装平台成为施工人员的得力助手。通过三维模拟,施工人员可以直观地了解设备安装的空间布局和细节,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判,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换流变安装应用的智慧在线监测装置更是厉害,它全程监测换流变整个工艺处理过程,包括内检、抽真空、注油、热油循环等关键步骤的技术指标,实现全过程数据记录和监测。“有了这个监测装置,我们对换流变的安装质量了如指掌,就像给它请了一个专属的‘智能管家’。”项目总工程师陈浩说。

  在GIS、换流阀设备的安装过程中,涉及的螺丝数量高达10万余枚,对紧固力矩的要求极为严格。手工拧紧方法不仅效率低,而且容易产生误差和不一致性。施工人员普遍采用智能力矩扳手,通过内置的传感器和智能控制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并记录紧固扭矩数据,当扭矩达到设定值时,扳手自动停止工作,确保每颗螺丝都被精准紧固。

  智解“大设备”与“小空间”矛盾

  宁夏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承担着16台换流变的转运及安装任务,高、低端各8台,占总安装量的近60%。

  首台到场的低端±400千伏换流变压器是个巨无霸,它长13.68米、宽3.49米、高7.04米,重达312吨,注油后整体重量更是飙升至450吨。为解决“大设备”与“小空间”的矛盾,该公司项目团队反复研讨方案,最终确定用8根枕木配合金属轨道推动设备,当第一台换流变缓缓移动时,振动值比之前方案减少了80%以上,套管的振动应力也减小至破坏应力的3%,运输安全得以保障。巨型吊臂缓缓托起拆卸的套管,工作人员用液压设备将变压器整体抬升装载到运输小车,沿预设轨道移动到位后,再重新安装套管、注油、测试。高空作业人员与地面默契配合,在烈日下顺利完成了一次次“空中接力”。

  阀厅内,陈浩拿着图纸,和施工人员仔细核对设备安装位置:“这里的安装精度要求达到0.1毫米,比头发丝还细,咱们必须像绣花一样精细。”大家围在一起,反复测量、讨论,直到每个参数都符合标准才继续施工……(记者 鲁延宏)

【编辑】:王雪玲
【责任编辑】:王雪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