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党政 -> 厅局亮点
从管理“破题”到幸福“落地”
宁夏探索无物业小区治理新路径
2025-08-28 15:05:29   
2025-08-28 15:05:29    来源:宁夏日报

  据自治区住建部门统计,宁夏无物业小区至今仍占一定比例,多集中于老旧小区及一些早期开发的商品房小区,始建年代集中在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因历史遗留问题、管理不善或资金不足等,导致物业服务缺失或不到位,日常管理主要依赖政府监管、社区代管和居民自治等方式。

  如何让无物业小区从管理“破题”到幸福“落地”?连日来,记者走访一些无物业小区,采访相关部门、专业人士,探寻治理之道。

银川市兴庆区青山家园小区内大部分道路已完成硬化。

  三个老旧小区的“逆龄蜕变”

  8月3日,在银川市兴庆区青山家园小区,业主委员会副主任赵成全如往常一样,6时便开始在小区里巡查。

  这个有着453户居民的小区,曾是青山试验机厂员工的骄傲,红砖楼房整齐排列,绿树成荫。但随着上世纪90年代末单位改制,机器制造厂撤销,小区像失去依靠的孩子,逐渐陷入无人照管的困境:路面坑洼、围墙倾颓、垃圾乱堆,一到夏天,居民连窗户都不敢开。

  转机出现在2016年9月,在社区党委的指导下,小区成立了业主委员会。“当时最大的难题是没钱。”赵成全回忆,业委会成员反复琢磨,终于想到了办法,将原厂遗留的锅炉房改造成幼儿园,每年能获得6万元到7万元的稳定收入,这笔钱成了小区治理的“第一桶金”,全部投入到环境改造中。

  如今走在青山家园里,处处都能看到治理的成果。平整的柏油路取代了泥坑,新划的停车位井然有序,智能喷灌系统为绿植浇水,几位老人坐在崭新的休闲椅上聊天,惬意十足。针对社区里60岁以上老人占了小区居民四分之一的现状,业委会还专门推出系列贴心服务,除了雇用专职保洁员确保垃圾日产日清外,还设立调解室,专门化解邻里矛盾。更让居民们感动的是,业委会每年都会用公共收益为80岁以上老人准备米面油等慰问品,这份心意让很多独居老人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谈到居民自治的优势,赵成全说:“我们每平方米只收0.28元的卫生费,不到市场价的一半,但服务却不输专业物业。”他举了个例子,去年冬天半夜水管爆裂,业委会成员冒着严寒组织抢修,天亮前就修好了。这种快速响应能力,正是小区自治模式的最大优势。居民也从最初的观望者变成了积极的参与者,小区大事小情都通过议事会、微信群等方式商议。去年改造小广场时,业委会就收集了50多条建议,最终方案让大家都很满意。

  当日傍晚,当记者来到银川市金凤区黄河东路街道六中楼片区,安馨物业服务有限公司的保洁员正在清理当天的最后一桶垃圾。 “我们每天清晨5时准时清运,每周3次全面清扫。”保洁员告诉记者,尽管小区只有29户居民,但服务标准一点不打折。“以前垃圾桶3天才清一次,现在干净得连片落叶都难寻。”居民李凤英满意地说。

  这个仅有29户居民的微型老旧小区,曾长期无人管理。2024年,借助银川市推广的“以大带小”托管模式,安馨物业公司将周边6个微型小区打包管理,通过规模效应实现专业服务覆盖。金凤区黄河东路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表示,这种模式对六中楼片区这样的微型小区尤为适用。

  8月4日,记者来到银川市兴庆区解放西街街道水产巷小区,这个小区的变迁同样折射出无物业小区的治理探索。

  这个建于1989年的老小区,最初分为两个区域。1—14号楼是银川市水产研究所的家属楼,16—25号楼则是银川市农垦局的家属楼。多年来,农垦局自设物业公司管理其家属楼,而水产研究所的家属楼则一直由社区代管,社区不仅组织了专业的清洁队伍,定期清扫小区卫生,还安装了监控设备,加强了小区的安全防范。

  2023年年底,在街道、社区的推动下,水产巷小区引入专业物业公司统一管理。新物业不仅加强绿化养护,还增设了健身器材和儿童游乐设施,丰富了居民的业余生活。破损的路面得到了修复,老旧的照明设施得到了更换,小区的整体面貌焕然一新。

  探访无物业小区治理现状

  近年来,自治区住建厅、公安、消防等相关部门持续探索无物业小区的管理新模式,在解决基本管理问题的同时,提升居民的幸福感。

  “截至2025年7月,全区有住宅小区5074个,其中无物业服务的小区2103个,占比41.4%。”8月6日,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房地产管理处处长姚富星介绍,这个数字看似惊人,但相较以往已经有了显著改善。

  姚富星分析,无物业小区的形成源于多重因素:历史规划缺失、产权结构复杂、居民自治意识不足等。针对这些问题,宁夏各地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力求找到最适合本地情况的治理模式。

  在我区无物业小区治理实践中,主要形成了三种特色管理模式。一是居民自治模式,如青山家园小区,通过成立业主委员会,盘活小区资源,实现自我管理和服务。二是“以大带小”托管模式,如六中楼片区,通过专业物业公司将周边微型小区打包管理,降低成本,提升服务质量。三是“社区代管”模式,如水产巷小区,多年来由社区直接负责小区的日常管理和维护。社区工作人员定期巡查小区,及时处理居民反映的问题,确保小区环境整洁、安全有序。

  走访中,记者发现,宁夏无物业小区的治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面临着不少挑战。一些居民对自治模式持观望态度,参与度不高,影响治理效果。此外,资金短缺仍然是制约无物业小区治理的一大瓶颈,尽管有些小区通过盘活资源、收取卫生费等方式筹集到了一定的资金,但对于大规模的环境改造和设施升级来说,仍然是杯水车薪。

  赵成全坦言,虽然幼儿园租金能维持日常开支,但像更新消防设施这样的大工程,动辄需要十几万元,业委会实在力不从心。更让人忧心的是,现在的业委会成员平均年龄已经65岁,年轻人参与度不高。“我们都这把年纪了,还能干几年?”赵成全叹了口气。

  “社区代管”模式在实际运行中也暴露出诸多局限性。首先在专业性方面存在明显短板。“我们只能提供基础的保洁、保安服务,遇到化粪池堵塞、电路老化等专业问题就束手无策。”银川市兴庆区解放西街街道北苑社区党委书记孟秀芝说。

  据了解,在水产巷社区代管期间,每年只能完成1次化粪池清理,而专业物业进驻后半年就完成了3次彻底清理。其次,资金压力是另一大难题,社区代管期间主要依靠财政拨款,难以持续投入。后期专业物业公司进驻后,虽然收费标准仅为0.45元/平方米,但通过专业运营,已经累计投入30余万元用于监控系统更换、路面维修等改造项目,这是社区代管时期难以实现的。

  更棘手的是居民观念的转变。“很多居民习惯了免费服务,对缴纳物业费非常抵触。”孟秀芝说,即便在物业进驻后,仍有部分的居民拒缴费用。

  此外,社区代管还面临权责不清的问题,居民往往把社区当作“万能管家”,从邻里纠纷到家中漏水都要求社区解决,大大超出了社区的工作范畴。

  多元共治让“幸福”加快落地

  采访中,记者深刻感受到,无物业小区的治理工作任重道远,需要各方协同创新,才能让老旧小区焕发新生,居民们共享美好生活。走访中,各方结合实践提出建议。

  赵成全表示,希望政府能在维修基金和业委会培训方面给予更多支持,让青山家园业主自治这个摸索了近十年的模式能够持续发展下去,真正实现“小区是我家,管理靠大家”的美好愿景。

  基于“社区代管”模式转专业化物业服务的实践经验,银川市兴庆区解放西街街道北苑社区工作人员建议,应当建立过渡机制,采取“先服务后收费”的方式,让居民看到物业服务的好处。政府应该给予适当补贴,特别是对老旧小区的基础设施改造。要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居民议事会等形式,让大家有“花钱买服务”的意识,最后是要明确社区和物业的职责边界,避免居民产生不合理的期待。

  “如今的水产巷小区,监控、路灯全部更新,新增了3台电动自行车充电设备和2个电动自行车停车棚,居民满意度显著提升,这些变化印证了专业化管理的重要性。”兴庆区解放西街街道北苑社区党委书记孟秀芝说。

  银川市物业管理协会相关工作人员呼吁,要加快培育专业化、本土化的物业企业,针对老旧小区特点发展一批“基础型”物业服务产品,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同时,政府应加大对老旧小区改造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改善老旧小区基础设施,为物业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此外,还应加强对物业企业的监管和培训,提升物业服务质量和水平,让居民真正享受到专业、优质、高效的物业服务。通过科技赋能,引入智能化管理手段,提高治理效率。

  他山之石:

  在探索无物业小区治理的创新实践中,国内多个城市形成了经实践验证的有效模式。根据北京市朝阳区政府2023年工作报告,劲松街道试点“物业+养老”模式,将闲置空间改造为养老驿站,物业人员经培训后提供助老服务,使社区养老服务覆盖率提升27%。上海市房屋管理局2024年数据显示,长宁区通过专业规划师改造的12个老旧小区,平均新增停车位8—15个,绿化率提升18%—25%。

  成都市住建局2023年物业管理白皮书显示,青羊区试点“信托制物业”的8个小区,物业费平均收缴率从实施前的52%提升至81%,最高的小区达到89%。南京市住房保障和房产局统计,该市物业管家培训项目已培养持证人员286人,就业率达93%。

  深圳市卫健委2024年社区医养结合专项报告指出,罗湖区“物业+医疗”模式覆盖的23个小区,老年人健康档案建档率从69%提升至92%,血压、血糖定期监测率提高35个百分点。(记者 陈思 陶涛 实习生 冯世瑞 文/图)

【编辑】:王雪玲
【责任编辑】:王雪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