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卫市政务服务中心医保局窗口工作人员为居民办理医保业务。

居民在中卫市沙坡头区一家药店扫医保码购药。
近年来,宁夏医保部门聚焦群众办事痛点,创新推出“掌上办、就近办、马上办、银行办”便民服务体系,将传统医保服务从“大厅里”延伸到“指尖上”“家门口”,不仅提升了服务效率,更以实实在在的事例展现医保服务的创新与温度。
近期,记者针对多个医疗场景进行体验采访,了解宁夏医保部门如何通过数据共享、资源整合和服务下沉,让医保服务不再局限于办事大厅,而是融入日常生活。每一位参保群众的便捷体验,都成为医保“四个办”服务成效的生动体现。
手机屏里的便捷
10月10日,在中卫市沙坡头区一家医保定点药店,67岁的李女士熟练打开手机上“我的宁夏”App,调出医保电子凭证,对着扫码器轻轻一扫,不到一分钟就完成了医保结算。“以前买药总要拿医保卡,有时候忘了带,还得跑回家拿,现在有了这个电子凭证,方便多了!”李秀兰笑着说。
这样的便捷场景,如今已是常态。随着“我的宁夏”App医保服务功能的不断完善,参保缴费、异地就医备案、关系转移、家庭共济授权、个人权益查询等八大类高频医保业务,实现了从“跑腿办”到“掌上办”的转变。
近日,银川市兴庆区居民张女士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为在西安市上大学的女儿办理了异地就医备案。“太方便了!要是以前,我得先跑到社区开证明,再去医保局提交材料,来回至少折腾一两天。现在只需要动动手指,两个工作日就办好了,备案结果还能在手机上随时查询。”张女士对如今的便利流程赞不绝口。
“门诊共济”功能更是为许多家庭带来诸多利好。“我看病吃药花销小,个人账户的余额多。与儿子建立医保门诊共济账户后,他看病的自费金额就可以用我个人医保卡上的钱支付。”居民张建军说。自治区医保局工作人员介绍,家庭共济功能打破了医保个人账户只能本人使用的限制,实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助共济。
小小手机屏,连接大民生。目前,宁夏所有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和药店均已支持医保电子凭证结算。从奔波排队到指尖轻点,从“卡时代”到“码时代”,宁夏医保服务的数字化转型实实在在让广大群众感受到了便捷与温暖。
家门口的23项业务
近日,在银川市金凤区黄河东路街道便民服务中心,72岁的刘先生正坐在医保服务窗口前等待。“您的异地就医备案已经办好了,下次去北京直接拿医保卡或医保电子凭证就能结算,不用担心啦!”窗口工作人员微笑着将证件递出。
刘先生仔细收好证件,脸上乐开了花:“去年办这个,儿子专门请了半天假,开车带我去市民大厅,路上就得折腾1个小时。现在好了,我从家里走过来,10分钟就办妥了。”
今年以来,宁夏全力推进医保服务“就近办”,曾经需要跑到市、县医保大厅才能办理的23项业务,如今在已遍布全区的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村(社区)便民服务站就能办,真正搬到了群众的“家门口”。
“就近办”的“近”,不仅指地理距离的缩短,更体现在服务场景的深度融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脑血管病医院的医保窗口,还有另一种便捷。
刚在门诊看完病的张世亮拿着医生开具的处方径直走到医保窗口询问:“你好,我想问一下,这个新药该怎么报销?”工作人员在系统里查询后,详细告知他审批所需的材料和流程。“太好了,在医院里就问明白了,我还以为得再去医保局问呢。”张世亮说。
“很多患者家属是外地人,对本地不熟悉,时间又紧。我们能在这里直接帮他们处理掉大部分医保问题。”医保窗口的工作人员介绍。
据了解,宁夏下沉的10余项医保服务,涵盖了参保信息变更、异地就医备案、门诊大病申报、医疗费用报销初审等高频事项,打通了群众医保经办需求的“最后一公里”。
银川市西夏区朔方路民生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对此深有体会:“过去,老百姓办个事,先要打听去哪儿办,再研究坐哪路车,到了大厅还要取号排队,半天时间就没了。现在,茶余饭后散个步的工夫就把事办了。我们把服务送下去,群众的满意度才能提上来。”
“秒批”背后的承诺
10月15日9时许,在银川市兴庆区政务大厅,来自吴忠市的马先生坐在医保窗口前,等待工作人员为他即将赴上海就医的父亲申请异地就医备案。几乎在他提交申请的瞬间,屏幕便弹出提示:“备案成功”。“太快了!简直是‘秒批’。”马立忠脸上的焦虑一扫而空,满是惊喜。
今年以来,自治区医保局聚焦群众在办理医保业务中的急难愁盼问题,大力推行“马上办”服务机制,向社会公开作出包括“异地就医备案线下即时办结、线上审批2个工作日”“医保关系转移接续15个工作日内完成”等在内的多项限时办结承诺,以时限提升服务,让参保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医保服务的速度与温度。
在石嘴山市,退休后随子女定居北京的王女士就真切感受到了这份便捷。“以前听说备案很麻烦,要填表、盖章、寄材料,没个十天半月就办不下来。现在我在家用手机操作,2个工作日备案就成功了,太方便了!”王女士的女儿欣慰地说,“母亲在北京住院,直接刷医保卡或扫医保码就能结算,我们再也不用垫付大额医疗费,也不用拿着一堆单据回宁夏报销了,省心、省力、省钱。”
“马上办”的便捷,不仅体现在事前备案上,更贯穿于就医全过程。过去,由于涉及不同地区间的信息传递与资金划转,医保关系转移业务的办理周期较长。宁夏医保部门将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办理时限压缩至15个工作日以内,并依托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努力实现线上申请、进度可查,确保群众医保关系转移接续高效顺畅,尽可能减少待遇享受的“空窗期”。
“2个工作日”“15个工作日”“即时结算”……这些明确的时限承诺,不仅仅是服务标准的提升,更是宁夏医保部门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体现。通过建立健全“马上办”工作机制,将服务时限、标准、流程公之于众,接受社会监督,倒逼内部流程再造、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从而实现了从“群众跑”到“数据跑”、从“排队等”到“即时办”的根本性转变。
“一站式”服务办到了心坎里
“以前办医保业务,得专门跑到医保中心,现在好了,来银行办事,顺道就把医保业务办了,太方便了!”10月12日上午,在中国建设银行中卫支行新设立的“医保服务e站”医保服务专区,刚办完个人参保信息查询的市民张女士对这项新服务赞不绝口。
去年12月,自治区医保局创新服务举措,与宁夏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8家银行深度合作,在银行网点内打造了环境舒适、标识清晰的“医保服务e站”医保服务专区。这意味着,包括单位及个人参保登记、参保信息查询、打印参保凭证、异地就医备案、医保政策咨询在内的23项高频医保业务,如今在家门口的银行就能“一站搞定”,实现了从“多头跑”到“一站办”的转换。
走进中国建设银行中卫市支行的营业大厅,右手边一块醒目的“医保服务e站”医保服务专区蓝色标牌映入眼帘。专区与银行常规业务窗口区分开来,保护了居民医保信息的私密性。银行工作人员经过医保部门的系统培训,以“医保服务专员”的新身份为市民提供服务。
据了解,该银行与当地医保部门系统实现了数据互联互通和安全共享。在确保数据安全和客户隐私的前提下,银行工作人员通过授权账号访问医保业务系统,操作全程留痕、可追溯。同时,银行还将医保业务培训纳入工作人员的常规考核,确保医保服务的专业性。
自治区医保局相关负责人说,选择与银行合作,正是看中了银行网点覆盖广、服务标准化、安全体系完善的优势。“医保服务的重心在下沉,关口在前移。将服务延伸到群众熟悉的银行网点,有效弥补了基层医保经办力量的不足,为上班族、老年群体等提供更大便利。”
目前,全区首批合作银行的近百个网点已陆续开设医保专区。随着系统的进一步优化和业务的拓展,我区将有更多医保服务事项被纳入其中,通过银行的智能柜员机等设备,实现更多业务的“自助办”“指尖办”。(记者 周昕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