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化妆品虚假宣传,你中过招吗?
2019-06-14 11:32:15   
2019-06-14 11:32:15    来源:新消息报

  “肌肤15倍透亮白皙,7天后奇迹般呈现亮白光采,迅速美白”这些让人心动的广告语,你是否也为此动过心,买过单?自治区药品监督管理局化妆品监管处提醒消费者,理性对待化妆品广告,学会识别虚假宣传。

  识别违法宣称、虚假宣传

  《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化妆品命名规定》等相关规定禁止下列违法宣称行为:化妆品宣称中明示或者暗示具有医疗作用的内容;夸大功能、虚假宣传、贬低同类产品或容易给消费者造成误解或者混淆的内容;违反社会公序良俗的内容;其他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禁止标注的内容,也不得标注虚假、夸大等违反国家相关法规的内容。

  从化妆品定义出发,就能轻易地识别出违法宣称、虚假夸大宣传的情况。化妆品的作用只有清洁、消除不良气味、护肤、美容、修饰几种情况,且作用温和,只能起到一些辅助作用。

  看到这些词语警惕虚假宣传

  1.绝对化词意。如特效、全效、强效、奇效、高效、速效、神效、超强、全面、全方位、最、第一、特技、换肤、去除皱纹等。

  2.虚假夸大用语。如复活、再生、更生、重生、整形、微整、整肤、换肤、抗疲劳、丰乳、丰胸、高渗透、透皮、激活、活细胞、减肥、瘦、净脂、清脂、吸脂、燃脂、溶脂、抗氧、零负担、强壮、热能、透活、微导。

  3.医疗术语。如处方、药房、药用、医疗、医治、免疫、靶向、排毒、脱敏、抗敏、防敏、杀菌、灭菌、防菌、抑菌、抗菌、除菌、消毒、生长因子、激素、荷尔蒙、抗生素以及适应症相关用语。

  4.明示或暗示医疗作用和效果的词语。如补肾、补血、活血、除湿、排毒、解毒、调节内分泌、吸附铅汞、祛寒、去除雀斑、祛风、祛红、通脉、行气、益气、理气。

  5.医学名人的姓名。如神农、扁鹊、华佗、张仲景、李时珍、孙思邈、南丁格尔、白求恩。

  6.产品的特性没有关联,消费者不易理解的词意。如解码、数码、智能、红外线、活能、活氧、科技平衡、冷效应、氧份修复。

  7.迷信及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的用语。如鬼、妖精、卦、邪、魂、神灵。

  8.超范围宣称产品用途的用语。如特殊用途化妆品宣称不得超出《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的特殊用途化妆品含义的解释。非特殊用途化妆品不得宣称特殊用途化妆品作用。

  非法添加伤害大

  为了达到更快速获得显著效果的目的,不法分子会不惜伤害消费者健康而添加违禁原料。根据产品的类别和可能添加的非法成分,至少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下几个类别:宣称祛痘功效产品中非法添加抗生素类;宣称美白功效产品中非法添加汞等重金属;宣称去屑功能的发用产品中非法添加酮康唑;婴幼儿化妆品、面膜类产品非法添加激素等情况。消费者一定要警惕,不要急于求成,选错化妆品。

  化妆品不良反应客观存在

  化妆品不良反应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正常使用化妆品所引起的皮肤及其附属器的病变,以及人体局部或全身性的损害。常见类型有:光接触性皮炎、化妆品接触性唇炎、化妆品皮肤色素异常、化妆品痤疮、化妆品毛发损害、化妆品甲损害。

  导致化妆品安全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来自化妆品本身,产品配方可能含有酒精、香精或芳香的植物提取物等刺激皮肤的成分,皮肤对配方中某种成分或成分组合过敏。另一方面,化妆品使用者的个体差异也是重要因素,使用了不适合自己的皮肤类型的化妆品可能产生不良反应。

  使用化妆品过程中出现皮肤瘙痒、皮疹等任何安全问题,应该第一时间停用产品,避免对皮肤的进一步刺激。及时到专业医院进行就诊,向医生征求意见,建议带上可疑的化妆品及完整包装,以便做皮肤斑贴试验,同时配合医生采集信息上报化妆品不良反应报告。购买化妆品后请您保留好购物票据、使用的化妆品及外包装。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范围不包括使用假冒伪劣化妆品引起的不良反应。如果怀疑购买了假冒伪劣化妆品,可拨打药品投诉举报电话:12331。

【编辑】:王雪玲
【责任编辑】:任岚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