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五分钟,流汗两小时。夏天高温炎热,湿度又大,易引发各种皮肤问题,而且还会使原来的皮肤病加重。怎么才能让我们的皮肤安然度夏呢?宁夏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郭静,为我们介绍了夏季易发的几种皮肤病及预防方法。
手上起泡发痒,湿疹作怪
近两年来,一到夏天,刘女士的双手手指侧面,就会长一些透亮的小水疱,密密麻麻的,感觉很痒,有时还会一遍一遍地脱皮。
郭主任解释说:这叫汗疱疹,是皮肤湿疹的一种,一般特征是手掌、手指对称性反复起粟粒大小的丘疹和水疱,周围没有明显炎症,疱壁比较厚,疱液透明,2~3天后自行吸收,干涸后形成死皮,有时会觉得瘙痒、灼痛。潮热的夏季,这种现象比较多见。
“汗疱疹的具体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但与个人手上经常使用刺激性化学用品,比如清洁剂,以及个人体质等有关。汗疱疹的治疗没有什么特效方法,平时应尽量避免直接接触香皂、肥皂、洗手液等。夏天手上也要抹一些润肤霜,也可涂抹尿素维E乳膏等治疗。”她介绍。
天气湿热,脚气易复发
脚部皮肤汗腺较丰富,出汗较多,而夏天潮湿闷热的环境,特别适合真菌的生长繁殖,所以脚气就容易盯上很多人。脚气气很容易传染,却不容易根治,让人烦不胜烦。
“夏天除了脚气,还有的人因为不注意,脚气引发身体躯干部真菌感染,手上、身上反复脱皮,痒得不行。”郭主任建议,防治脚气,一定要注意个人卫生,经常将鞋子在太阳下暴晒、通风。脚洗后一定要擦干,最好不要光脚穿球鞋。另外,衣服和袜子不要混在一起清洗。
日光性皮炎,防晒最关键
日光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光感性皮肤病。表现为面、颈、手背等暴露部位出现红斑、丘疹、风团和水疱等皮疹。病变与日光照射密切相关,多于照射后皮损明显加重、痒感加剧。适当避光后则有好转,皮疹常反复发作,日久可发生苔藓样改变、色素增加。一般到秋季以后逐渐减轻,可持续多年。
该病好发于中年女性、室外工作者及水面工作者。另外,有些食物(如灰菜、苋菜)和药物(如喹诺酮类药物)中含有光敏性物质,对这些物质过敏的人如大量进食并接受强光照射后会出现皮肤反应,引起皮肤红、肿、痛、水疱、发疹等症状。
日光性皮炎较轻的患者可用抗组胺药,症状重者可使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控制症状。值得注意的是,患者春夏季应保护暴露部位,避免暴晒,局部瘙痒时严禁搔抓。
虫咬皮炎,止痒最重要
“在银川,每到夏天,因蚊子、螨虫等叮咬导致丘疹性荨麻疹的很多,会有风团样丘疹,部分患者中央可见小水疱。数天、数周都无法消退,因为叮咬后组织释放组肮等致痒物质,导致瘙痒剧烈,挠抓得剧烈时,丘疹消退后可留下色素或疤痕。”郭主任告诉记者。
被蚊子、螨虫等咬后,该如何处理?“最重要的是止痒,刚被叮咬后可用碱性的肥皂水清洗叮咬处的部位,用小苏打水湿敷20分钟左右,这样可以破坏叮咬的毒素活性,起到止痒和恢复的作用,或者到药店买炉甘石洗剂涂抹止痒。”虫咬皮炎只要及时治疗,一般1~2周就会消退,只有部分人会留有色素沉着。一般来说,如果瘙痒很严重,再考虑外用激素药膏比如卤米松乳膏,或者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内服一些抗过敏药。对于皮肤损害严重、渗水红肿明显者建议医院就诊治疗。
年轻人爱出汗,提防汗斑
花斑癣又称汗斑,是一种慢性皮肤角质层真菌感染,常出现于多动爱出汗的青年男女身上,好发于胸、背、颈和上臂等处。开始时为黄豆大小的圆形斑,呈灰白色、褐色或淡黄色,上面附着细小糠皮样鳞屑,以后皮损越来越多,有时可融合成片。去除鳞屑后留下暂时性色素减退斑。病程缓慢,多年不愈,夏重冬轻,无自觉症状或有微痒。出现这种情况,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抗真菌治疗。患者平时应注意勤换内衣,出汗后及时清洁汗渍。(记者 刘威)
■小贴士
皮肤晒伤,冰水湿敷
夏天,很多人喜欢去海边游玩,太阳晒、海水反射光线等,更容易发生皮肤晒伤。
“日晒伤,轻者局部出现微痒、灼热感或刺痛,若反复被晒伤,严重的会出现脱屑、色素沉着乃至起水泡。”一般情况下,出现局部皮损后可用炉甘石洗剂或冰水湿敷,轻症1~2天便可消退,重症调养一周左右可恢复。晒伤后切忌擅自购买激素类药物涂抹,若处理不当反而会加重病情。
预防日晒伤,最主要的还是做好防护措施。皮肤易过敏者可多吃新鲜蔬果、摄入适量脂肪以及补充维生素C和B,以减弱皮肤对紫外线的敏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