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精神疾病——那些“看不见的健康”,你了解多少?
2019-07-11 06:39:18   
2019-07-11 06:39:18    来源:新消息报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加快,疲劳、焦虑、急躁等不良情绪成为精神疾病增多的催化剂。然而,当精神疾病越来越多地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时,大家对它的了解却仍显不足。前几日,本报刊发的患病儿子提菜刀砍伤父母一事就与精神疾病有关。

  精神疾病发病原因有哪些

  先天性格是诱发因素之一

  7月8日上午,是宁夏宁安医院副院长徐学兵坐诊的日子。一大早就有20多名患者等候在诊室外。临近中午,徐院长给最后一名患者交代完服药方式后,才抽出时间接受了记者的采访。“我的这些患者,不能等,一等就容易急躁。” 

  精神疾病又称精神病,是指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疾病。徐院长告诉记者,按照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分为10大类、72小类、近400个病种。“比如说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障碍、精神分裂症、抑郁症,还有情感障碍、青少年障碍、失眠症,以及与心理相关的疾病等,这些都属于精神疾病。”徐院长说,大部分精神疾病的病因是创伤性应激障碍等有明确的精神刺激因素导致的,其他的到目前为止病因未明。 

  “病因未明并不是说我们不知道,而是不确切。”徐院长说,首先要考虑遗传因素,“遗传因素是最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但并不是唯一的因素,精神疾病有高发的家族聚集性,有遗传倾向;第二个是生物学因素,比如说,人的体内有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这类神经递质调节着我们的情绪,如果它的代谢出现异常,往往会导致人出现精神类症状,这也是我们用药物治疗的依据;第三个叫诱发事件,同一件事针对不同人的认知影响也是不一样的;第四个因素叫素质因素,也叫性格因素,性格的形成与遗传有一定关系,但主要受周围环境的影响,现代医学认为,某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人的性格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精神疾病早期常出现性格改变为主的症状,不大被人们注意,以致错过了最佳医治时期。” 

  “比如说,性格急躁、做事追求完美的这类人往往容易出现焦虑抑郁,而性格内向、爱钻牛角尖的这类人又往往容易得精神分裂症。”这些因素相互起作用,所以医院在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也要进行心理治疗、物理治疗、康复治疗。

  18岁至25岁是发病高发期

  患病早期要及时治疗

  “很多病人家属也会经常问我们,精神疾病到底能不能治好?”徐院长坦言,精神疾病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以及就诊率低、治愈率低、痊愈率低的特点,临床治愈是目前追求的目标。 

  目前,精神疾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年龄和整个疾病谱是一致的,越来越年轻化,临床发现,18岁到25岁是精神疾病发病的高发年龄。患分裂症、重型疾病的,男女比例差不多,焦虑抑郁患者里女多于男,这跟生理周期有关。 

  徐院长表示,如果能在患病早期做到足量、足疗程治疗,精神疾病治愈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当然这也分重病和轻病,如果患者得的是焦虑抑郁症,治愈率的可能性就非常大。” 

  据徐院长介绍,按照规范化治疗原则,精神疾病治疗分急性治疗期、巩固期、维持期。一般急性治疗期4周到6周,巩固期4个月到6个月,维持期一般在6个月左右,一个疗程下来往往需要一年左右时间。“一般情况下,患者第一次发病需要治疗一年,第二次发病需要治疗2年到3年。但现在主张,在不影响身体及社会功能的情况下,尽可能延长服药时间。”

  坚持药物治疗可有效预防复发

  家属应具备精神科护理知识

  在本报报道的患病儿子提菜刀砍伤父母一事中,被砍伤的潘女士告诉记者,她的孩子几年前突然得了精神分裂症,事发前一段时间孩子自认状态良好,所以停止了服药,没想到意外就发生了。 

  为什么精神疾病容易反复?徐院长坦言,服药依从性差是复发的主要原因。“擅自停止服药会加重病情,减退社会功能,导致伤人或自伤。”因此,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来说,药物治疗是核心,只有坚持服药才能有效预防复发。 

  由于国内社区精神康复资源相对匮乏,大多数的精神疾病患者在出院后都与家人同住,并依赖家人的照顾,给患者家属带来很大的压力和负担。徐院长说,家属在家庭中所履行的责任,除了生活照料,还有对患者病情的监测,“一旦发现患者病情有复发的前兆,比如说睡眠、行为举止出现异常,这可能就是复发的前兆,家属要随时跟医院联系。发现得越早,我们在治疗时才更有利。”徐院长说。 

  现实生活中,有些患者和家属的矛盾非常深,这也不利于治疗,家属该如何跟患者相处?“家属在家庭护理过程当中,对患者的某些行为要加以制止,但患者不认为他是病态的,所以当家属对他进行干预、劝阻、限制时,就容易产生矛盾。”徐院长建议,家属在和精神疾病患者相处过程中既不能包揽一切,也不能一味附和。“不能因为他是病人就把一切工作都做了,因为一味地附和会强化他的一些不良认知。家属在生活照料中一定要细心、有爱心,同时还要有精神科护理的必备知识。比如说如何早期识别,有知识才能有效识别。”徐院长也借此呼吁社会给予精神疾病类患者更多的关爱。(记者 安小霞)

数据来源:参考消息网

  数据来源:参考消息网

【编辑】:张静
【责任编辑】:李金香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