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热的夏夜,睡着时出汗比较正常。但有些人不管天冷还是天热,睡着以后都会偷偷出好多汗,而白天并不出汗。很多人并不把出汗当回事,其实,夜晚容易出汗有可能是疾病的信号。
出汗,不同症状要分清
“从中医理论来看,不同体质的人,出汗特点可能不一样。”像有些人稍微一动就出汗不止,特别是前胸和脖子汗水特别多,白天多汗,常有身体虚弱、食欲差、易感冒等特点,这很可能是气虚性的出汗。银川市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中医内科主任医师胡旭珍介绍,而有些人入睡后,胸部、背部、大腿等地方会出汗,并且出汗量较多,常把衣物、被褥湿透。“晚上睡着后出汗,而白天醒来汗止,中医称‘盗汗’,这类人群还常有失眠、手脚心热、心烦、两颊潮红、口咽干燥等特点。”
秋季天燥,小心阴虚盗汗
除了以上疾病的原因外,秋天气候干燥,阴虚火旺体质的人群更容易在夜间盗汗。
如何调理?胡主任介绍,阴虚火旺的人,秋天可适当多吃些养阴的食物,如百合、银耳、秋梨等,少吃辛辣燥热的食物。
调理阴虚盗汗要注意滋阴养阴,可以根据个人体质,在中医师指导下,吃点“知柏地黄丸”“当归地黄丸”进行调理,对阴虚盗汗有一定的帮助。对于进补方面,西洋参对于阴虚容易上火的人来说,养阴效果最好。
而有些人群,在夜晚盗汗的同时,还一年四季总是怕冷,这可能是阴阳两虚,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阴阳双补。
胡主任建议,对于出汗现象比较严重的人群,还应及时去医院诊断治疗。
突然盗汗,小心是疾病信号
记者了解到,如果短期内突然出现的盗汗,则首先要考虑是不是某些疾病的征兆。
一些慢性感染性疾病常以盗汗为首发症状,比如结核病。除了盗汗,结核病同时会伴随着咳嗽、疲劳、发热、体重减轻、胸痛、腹泻、咳血等症状。
盗汗是一些内分泌疾病的主要特征,比如甲亢等。由于内分泌系统较为复杂,所以遇到不明原因的盗汗,需先检查一下甲状腺激素、血压、心率、肝肾功能指标等。
盗汗是很多药物带来的副作用之一,比如部分止痛药、感冒药、抗抑郁药、降血糖药、激素类药物等,有时会引起低热、多汗反应,如果是在睡前服药就可能出现盗汗。
另外,女性绝经后体内雌激素下降,会引起一系列内分泌失调的问题,对皮肤分泌的影响很大,很多人可能会同时出现潮热、盗汗。
盗汗日常护理
应加强身体锻炼,劳逸结合,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容易盗汗的人,被褥、铺板、睡衣等,应经常拆洗或晾晒,以保持干燥,并应经常洗澡,以减少汗液对皮肤的刺激。
早上起来满身大汗要用温热的毛巾擦干,切忌吹风以免着凉。
■TIPS
秋天干燥,运动时不能一味地追求多出汗,大汗淋漓不可取。中医有“汗血同源”的说法,流太多汗耗气又伤阴,气伤人会疲乏,阴伤人会烦躁。所以,秋天外出运动以微微出汗为极限,皮肤摸起来感觉潮湿时就应该休息会儿。(记者 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