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别直接煮,浸泡后更软糯
煮粥之前,最重要的一点是用凉水浸泡大米。浸泡约半小时后,等米粒泡发泡涨,再下锅开始煮,可以让米粒更好地膨胀,使煮出来的米更加饱满,也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如果直接把米放进锅内,会导致有些米煮出来很干瘪,影响口感。
温水下米,营养不粘
传统观念认为,粥一定要用冷水熬煮,但有时煮出来的锅总是容易糊底。真正的煮粥行家都是用开水煮粥。热水的时候把米倒进锅,煮出来的米粥不仅不会糊底,吃起来也会更软。
另外,开水比冷水熬粥更省时间。更重要的是,水烧开后其中的氯已经被蒸发得差不多了,不会破坏米中的维生素B1,这个方法可将营养成分尽可能多地保留。不过,水温也不要太高了——水温太高,做好的粥米粒不够完整和“漂亮”,有种熟烂的感觉。
火候变化,既稠又快
一般熬粥先用大火煮开,再用小火熬制约30分钟,随着时间的推移,香味就会慢慢散发开来。这种方法在日常煮粥中很实用。
行家们则会采用更灵活的火候变化方法,以增加粥水的粘稠度:先大火加热10分钟,再小火加热15分钟,然后大火加热10分钟,最后小火加热2-3分钟。小火熬粥,长时间才能达到需要的粘稠度,但是加热时间太长,通过火候改变增加粥的粘稠度,大火加热跟烹调菜肴时大火收汁是同样的道理。但是,大火加热的时间不能超过10分钟,否则粥太粘稠容易造成糊边。
不停搅拌,浓稠不糊
煮粥时需要不停地搅拌,这是为了让米粒颗颗饱满、粒粒酥稠。搅拌的技巧是开水下锅时搅拌几下,盖上锅盖后小火熬制20分钟,然后不停地搅动,一直持续这个动作约10分钟,直到呈稠状出锅即可。
很多人把米放进锅后定好时间按好开关就不管了,其实这样是不对的。可能有人会有疑问,做了这么多步骤不是不会糊底了吗?为什么要搅拌?其实搅拌的目的是增加粥的粘稠度。 (米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