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家的印象中,脑出血一直是老年性疾病。可是近年来,年轻人突发脑出血的案例不胜枚举。据第三次全国死因调查结果显示,脑血管病正成为我国人群的第一位死因(22.45%)。如果能及时发现并治疗是幸运,也有严重患者,虽然经过精心治疗,但下半生都要与轮椅和拐棍为伴了。
日前,银川市中医医院每周三晚上的健康一讲,推出了《脑出血健康讲座》。
柯生海的讲座通俗易懂,博得患者共鸣。胡漠杨 摄
及时识别脑出血,活出幸福感
“我们不是为了活着而活着,而是为了幸福地、有质量地活着。”8日晚,银川市中医医院针灸康复中心副主任医师柯生海一开讲,直击人心讲出活着的意义。当天来听讲座的住院患者中有几位是拄着拐,或由家人搀扶进来听讲座的。柯生海说办健康讲座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大家预防、及早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不要等出了问题、延误病情后再后悔为时晚矣。
“脑出血又称脑溢血,是日常生活我们比较熟悉的疾病。很多人可能听说过某某和别人生气、吵架时候突然头疼恶心,随后昏迷不醒,又或者谁谁上厕所时突然晕倒,送到医院才知道是脑出血,患者最后非死即残,不仅带走了欢声笑语,也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患者以后的生活往往非常艰难……”。柯生海介绍,脑出血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自发性出血,病因多样,绝大多数是高血压小动脉硬化的血管破裂引起,故有人也称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上以内囊区小动脉出血最为常见。出血性血肿(或血块)可割裂、
压迫附近脑组织,破坏或影响它们的正常功能(运动、感觉、记忆、语言、精神活动等)而出现偏瘫、偏身麻木、讲话不清等症状,出血量大时引起颅内压升高、脑组织移位甚至脑疝。
“脑出血早期信号有5个‘突然’。该病为常见病,55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病率高,男性比女性高,表现为起病急、发展快,早期出现偏瘫、意识障碍等。病残率、死亡率均较高,是引起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柯生海提醒大家。
一旦脑出血,急救措施要跟进
“给医生时间,就是给你自己的生命创造更多的时间。你给医生多一些信任,医生会尽百分百的力量为你尽力。”柯生海例举了一个典型案例。一次凌晨3点多,一位老年病人上卫生间时出现腿打软的情况,幸好病人家属和护士及时发现,得知情况后柯生海及时赶到与病人家属沟通后就地进行了抢救,病人很快得到恢复,没有留下后遗症。
柯生海例举了一些关于脑出血的日常急救措施:
1.病人倒在厕所、浴池等狭小场所,要尽快转移到宽敞之处。同时,立即将病人平卧,头偏向一侧,解开上衣扣,开窗通风,切记不要给病人任何药物。
2.迅速拨打120急救电话,在救护车到来之前,必须保证病人呼吸道通畅,给病人松解衣领,有假牙的取下假牙,将病人侧卧位,头后仰,这样便于口腔分泌物自行流出,避免误吸并利于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
3.病人昏迷并发出强烈的鼾声,表示其舌根已经下坠,可用手帕或纱布包住患者舌头,轻轻向外拉出。
4.可用冷毛巾或冰水袋覆盖病人头部,因血管在遇冷时收缩,这样可减少出血量。在送病人去医院途中,车辆应尽量平稳行驶,以减少颠簸震荡。同时,将病人头部稍稍抬高,与地面保持20度角度,并随时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早期预防、及时康复很重要
脑部血管众多,本身比其他器官所受的压力要高。随着现代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职场人因常年熬夜、作息不规律、工作压力大、缺乏运动、饮食不均衡等等原因,导致了脑出血疾病越来越偏爱职场中的年轻人。
当下是寒冷的冬天,柯生海提醒高血压患者,需重视监测血压,最好每天测一次。遵医嘱按时服药,不可跟着感觉走,且不能自行停药。冬天晨练可迟些,避免寒冷的刺激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出现脑血管意外。“早期预防很重要。”柯生海认为,平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于激动。做到心境平静,减少烦恼,悲喜勿过,淡泊名利,知足常乐。饮食要注意低脂、低盐、低糖。少吃动物的脑、内脏,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配适量瘦肉、鱼、蛋品。切勿过量饮酒,酒精会使血压波动特别大,极易引发脑出血。“老年人便秘过去认为是种症状,现在当作疾病。”柯生海提醒预防便秘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大便燥结,排便用力,不但腹压升高,血压和颅内压也随之上升,极易使脆弱的小血管破裂而引发脑溢血。预防便秘,要多吃一些富含纤维的食物,如青菜、芹菜、韭菜及水果等。进行适当运动,早晨起床前腹部自我保健按摩,严重时用适宜的药物如麻仁丸、开塞露等,都能有效防治便秘。老年人便秘较多,如果上述办法不见效,可到医院就诊,给予中药辨证施治以通便。
从事临床工作10余年,柯生海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心脑血管疾病。他认为,脑出血后的康复是关键。现在在该院,脑出血患者在出血后生命体征平稳的情况下,由主管医师协同康复医师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语言训练、吞咽训练、肢体康复功能训练、针灸治疗等。不能下床的患者也可以在床旁康复,使患者尽早的融入社会。(记者 何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