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腔内血管外科王志伟教授团队采取血管旁路“搭桥”的形式,成功完成一例感染性破裂腹主动脉瘤切除手术。该手术风险较高,难度极大,在国内十分罕见。
不久前,71岁的董女士因发热3月、腹痛2周,急诊转入郑大一附院腔内血管外科。检查提示,患者腹主动脉下段见瘤样扩张,医生考虑为感染性破裂腹主动脉瘤。这是一种罕见的、治疗最棘手的主动脉瘤类型,被称为腹腔内的“不定时炸弹”。
考虑到采用自体血管移植,供体区血运障碍和移植物狭窄问题比较突出,王志伟教授团队选择了旁路血管重建,搭建腋-双股人工血管,使血液转流后,再去处理感染的腹主动脉瘤。经过3个多小时精心手术,腹主动脉被完美结扎,坏死感染组织清除完毕。术后,董女士恢复良好,各项指标逐渐恢复正常。
据王志伟介绍,腹主动脉腔内隔绝术已成为治疗腹主动脉瘤的主流术式。但对于感染性腹主动脉瘤患者而言,如果放支架,术后很可能感染,再处理会十分棘手。此外,腹主动脉瘤好发于老年患者,而老年患者抵抗力差、合并内科疾病多,手术方式的选择尤其关键。在旁路血管重建后切除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可使移植物远离感染部位,降低了移植物感染的风险。而且,吻合口建立在正常动脉上,减少了吻合口破裂等并发症的发生。(特约记者周厚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