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我们要向《黄帝内经》学习哪些养生防病法?
听听宁夏中医专家的分享
2020-04-10 13:03:24   
2020-04-10 13:03:24    来源:新消息报

  保持和谐的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对我们的身体健康、生活工作都有好处。当下很多人更关注养生,作为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其主张的养生、摄生、益寿、延年,正符合现代人的需求。 

  “饮食有节制,起居有规律,不妄事操劳”“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这些大家熟悉的养生语录都出自《黄帝内经》。在这里,听听我区中医专家们对学习《黄帝内经》的一些分享。

  “五官是五脏的外窍”

  “我讲授中医耳鼻咽喉科学,这门学科的指导思想是整体观念,这个指导思想就来自《黄帝内经》。《黄帝内经》首先提出了五官是五脏的外窍,脏腑与官窍相关学说是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的理论基础。所以耳鼻咽喉疾病的中医治疗,其实质就是调整脏腑功能活动。”从事中医临床与教学工作的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花君霞认为,这一思想指导着医生的临床,同时也指导着疾病的预防调护,不过食肥甘厚腻,不过食寒凉,劳逸结合,情志调畅,使脏腑功能协调,对各种疾病的预防、调护都有积极的作用。 

  对于耳病的预防调护,花君霞引用了《黄帝内经》中《素问·上古天真论》的一句话:“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度百岁乃去。”她说,这句话是养生之道,也引用为疾病的预防之道。遵循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调整自己体内的阴阳,生活中饮食有节,起居规律,劳逸结合,就能精神饱满。形体强健,有助于疾病的防治。《黄帝内经》有许多经典论述,对疾病的病因、病机、防治、调护都有指导作用。 

  对睡眠的认识,中西医有异曲同工之妙 

  “《黄帝内经》突出阴阳五行的哲学思想和五运六气自然运动规律,强调人体是一个高度统一的整体和人与自然密切相关的整体观念,以及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全国名中医、自治区中医医院暨中医研究院主任医师高如宏介绍。他举例,《黄帝内经》采用“人与天地相应”及“阴阳消长”理论对睡眠生理、失眠等睡眠障碍病证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认为人体阴阳之气的消长出入是形成正常睡眠——觉醒节律的生理基础。人体卫气的运行存在昼夜循坏往复变化节律,白昼卫气运行于阳,人体阳气盛于外,人处于醒悟状态;夜间卫气运行于阴经与五脏,阳气潜降,阴气主事,则人寐。中医临床采取调节阴阳升降治疗睡眠障碍,往往取得很好的疗效。现代睡眠学认为,人体脑部存在两个系统,一个促进睡眠,一个促进觉醒,称之为睡眠——觉醒系统。若把睡眠称为阴,觉醒命为阳,阴阳协调,睡眠——觉醒循环正常。阴阳失调,则产生睡眠障碍。由此可见,中医和西医对于睡眠——觉醒节律的认识,有异曲同工之妙。

  《黄帝内经》阐明了饮食与疾病的关系

  “合理饮食是生命活动的基本保证,饮食失调是导致疾病的主要原因。”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营养科主任陈启众分析,《黄帝内经》中的饮食养生篇,提出了中国传统饮食养生的基本观点,是历代人民饮食生活准则。现代营养学强调食物多样化、能量充足、食物种类的搭配均衡,比例适宜。注重各种营养素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以及植物化学物对人体健康的作用。两者既有相似,也有区别。 

  “五味调和”与平衡膳食是一样的理念 

  《黄帝内经》中《素问·脏气法时论》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陈启众认为,这与现代营养学提倡的食物多样化不谋而合。现代营养学推荐的“营养金字塔”模型,底层是粮谷类食物,与“五谷”相对应,占最大比重;第二层是蔬菜和水果层,与“五果五菜”相对应;第三层是奶制品层,是《黄帝内经》膳食模式中唯一没有的;第四层是动物性食品层,与“五畜”层相对应,“金字塔”塔尖为适量的油、盐、糖,“五谷五菜”中也有其对应的主要成分。《黄帝内经》推崇“谷肉果菜,食养尽之”就是饮食结构多元化的原则。 

  《黄帝内经》提倡“五味调和”,现代营养学提倡平衡膳食,也是一样的理念。《黄帝内经》饮食观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按食物的性味将食物归纳于五行中,并按照五行对应五脏的理论,调和人体阴阳气血,以达到养生食疗的作用。现代营养学提倡平衡膳食,强调吃动平衡、荤素搭配、粗细搭配。各种食物达到一定量的比例与平衡,才能保证人体基本的健康状态。

  汲取其精华,指导现代人饮食 

  “饮食自倍,肠胃乃伤。”《黄帝内经》中早已阐明饮食与疾病的关系,不恰当的饮食习惯,不但吸收不了食物的营养物质,还会产生气滞湿阻痰凝,破坏机体的气血阴阳平衡,从而诱发各种疾病。陈启众认为,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肥胖患者的膳食主要体现为热量、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过高与失调,并与不良的饮食习惯如过饱、偏食等有关。很多疾病与营养过剩有关,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脂肪肝、痛风等。 

  《黄帝内经》饮食观以五行学说为基础,结合生活膳食实践创造了“谷果畜菜”膳食模式,这种饮食观是宏观整体的,源于中医的基础理论。食物不但能提供营养,充饥填肚,也能调理气血,养生防病,为后世的“药食同源”思想提供了向导。陈启众分析,现代营养学是微观的,侧重研究各种食物的营养价值,强调营养素对人体健康和疾病治疗的作用。现代营养学对于《黄帝内经》中食物相克理论,在实验验证的基础上,予以否定,值得去进一步探讨。 

  《黄帝内经》中的饮食理论,对现代人生活的健康饮食模式以及整个民族的身体素质,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陈启众认为,应该吸取其精华指导现代人饮食。  (记者 何玉玲)

【编辑】:闫文丽
【责任编辑】:闫文丽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