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夏天低血糖易偷袭“伤心”还“伤脑”
2020-08-04 14:37:20   
2020-08-04 14:37:20    来源:银川晚报

  如果说糖尿病是一把“慢刀子”,那低血糖就是个“急性子”,它可能发生在“一蹲一起”的如厕时刻,也可能在运动中偷袭你,让人眼前一黑、大汗淋漓,甚至瘫倒在地,昏迷不醒。

  炎热的夏天,正是易发生低血糖的季节,严重的低血糖甚至会让人昏迷。内分泌专家提醒,夏季出现头晕、心慌、心悸、乏力等症状时,容易以为是气候炎热和中暑。但是当糖友或老人出现这些症状时,应当警惕是否有低血糖。

  糖尿病老人运动后低血糖昏迷

  70岁的张茂林(化名)得糖尿病有十多年了,长期使用胰岛素。进入伏天后,他食欲一直不太好,但胰岛素并没有减量。另外,怕麻烦,他也很少检测血糖,总凭感觉来判断血糖控制情况。上周,张大爷运动后突然大汗淋漓,继而昏迷不醒,家人还以为他是中风了。救护人员赶到后,测血糖发现只有1.9毫摩尔/升,才知道老人是低血糖昏迷。

  对于正常人和糖尿病人来说,低血糖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宁医大总院心脑血管病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雷红介绍,正常人空腹血糖水平低于2.8mmol/L,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低于等于3.9mmol/L,即可以诊断低血糖。低血糖发生时,若没有及时补充葡萄糖,血糖可能进一步降低,患者可能出现意识障碍,甚至像张茂林老人那样发生低血糖昏迷。

  夏天为啥易发低血糖?

  “夏天天气闷热,人们的食欲普遍降低,血糖来源减少,再加上户外活动增多,新陈代谢旺盛,血糖消耗增多,更易发生低血糖。”雷主任解释。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炎夏也要坚持热量、食物成分均衡的平衡膳食疗法。在用降糖药治疗的过程中,如果饮食突然减少,而降糖药物却未及时作相应调整,降糖药物就会相对过量,导致低血糖。

  有规律的、合适的运动对于糖尿病的治疗有益,但这种运动应根据患者的年龄、体力、疾病情况等循序渐进。糖尿病患者宜在餐后进行运动,运动量不宜过大,运动时间不宜过长。过量运动会消耗大量能量,此时若未及时补充糖类食物,或没有相应减少降糖药物的用量,也容易引起低血糖。

  低血糖,“伤心”又“伤脑”

  雷主任提醒,很多糖友并不了解,有时低血糖比高血糖还要危险,低血糖不仅“伤心”,还很“伤脑”,会对大脑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对糖尿病患者来说,严重的低血糖可能导致昏迷,还可能诱发心梗、脑梗。“一旦发生低血糖,人体为了保护重要器官的运转,会本能地动员升糖激素去对抗胰岛素。但是,升糖激素除了升高血糖,还有升高血压、收缩血管的作用,于是会导致心脑缺氧,从而诱发心肌梗死、脑中风。因此,糖尿病患者、老人更要注意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发现血糖低了怎么紧急处理?

  低血糖早期症状表现为心悸、乏力、出汗、面色苍白、震颤、恶心呕吐等,严重的会出现意识模糊、精神失常、肢体瘫痪、昏睡、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表现。值得注意的是,每个病人的低血糖表现并不完全一样,尤其是老年患者较年轻患者,对低血糖的感知减弱,有些患者血糖已经很低了,但并没有出现低血糖反应而直接进入昏迷状态,如果救治不及时,会危及生命。因此,糖尿病人出现低血糖时一定要及时抢救,患者家属还应懂一些低血糖的家庭处理方法。

  首先,测患者血糖,确定是否为低血糖,有时血糖降得过快时,会出现低血糖症状,但此时血糖并不一定低。确定或怀疑为低血糖后,如果病人意识好,应立即口服葡萄糖,或进食水果糖,及时纠正低血糖现象。

  预防:检测血糖,餐后再锻炼

  雷主任特别提醒,夏季高温时期,糖友们要更加密切地监测血糖,并随时根据检查结果咨询医生,对日常用药进行调整,维持血糖的平衡。

  夜间低血糖一般出现在凌晨1-3点钟左右,患者会感到心慌、颤抖、饥饿,并多汗、做噩梦,有的甚至会因为低血糖而在睡梦中失去生命,因此糖友要特别注意睡前及凌晨0点至3点的血糖。

  对于老人来说,天气炎热,通常吃饭、睡觉、运动不会像往常那么有规律。生活不规律极易引起血糖波动,因此,一定要尽可能保持原来的生活规律。糖友出门时最好随身携带一些糖、巧克力或饼干,如果出现低微低血糖的症状,及时通过食用这些食物的方式进行缓解。(记者 刘威)

【编辑】:张静
【责任编辑】:张静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