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秋天咳不停,找准病因是关键
2020-09-29 11:54:50   
2020-09-29 11:54:50    来源:银川晚报

  秋天一到,不少人尤其一些中老人特别容易咳嗽。有的咳嗽伴随着喉咙痛,有的喉咙干痒,有的咳痰多,或者一直咳不出来……不同的症状,是否意味着不同的问题?应如何治疗?

  银川市中医医院心病科副主任医师师常喜提醒,治疗咳嗽时,应当对症下药,有时候久咳不愈,可能是药没用对。

  三种秋咳,对症用药

  引起咳嗽的原因有很多,同是咳嗽,病因却可能不同。中医认为,咳嗽主要分为外感咳嗽、内伤咳嗽。师常喜医生介绍,最常见的外感咳嗽,包括风寒咳嗽、风热咳嗽、风燥咳嗽,一定要分清楚咳嗽的原因再对症下药。

  风寒咳嗽

  最近早晚气温下降,一不留神就可能受凉,容易引起风寒感冒,带来咳嗽。风寒咳嗽的特点是咳嗽声音重,咳痰白,常伴有鼻塞、流清鼻涕、头痛、怕冷、肢体酸楚疼痛等感冒症状。

  风寒咳嗽治疗的原则是疏风散寒、宣肺止咳。可用生姜、红糖、葱白、北杏煲水喝,也可以服用橘红丸、杏苏颗粒等。

  风热咳嗽

  风热感冒所引起的咳嗽通常伴随有黄痰、咽喉肿痛、发烧、胸痛等症状。治疗的原则是疏风清热、宣肺止咳。可以用桑叶、菊花、芦根、北杏、紫苏叶煲水喝。风热咳嗽中成药可用莲花清瘟胶囊、银黄口服液、桑菊感冒片、板蓝根冲剂等。

  燥咳

  秋燥引起的咳嗽也很多见,典型的症状是咽干、干咳无痰、口鼻干燥,舌尖红。

  这一类型的咳嗽早期可以多吃滋阴润肺的食物,如百合、麦冬、杏仁、银耳、川贝等。若咳嗽初期干咳无痰,伴咽干咽痛,可服用五汁饮(梨100克、荸荠20克、麦冬10克、龙眼肉10克、莲藕20克、蜂蜜少许,将以上药物放入锅中煎煮30~45分钟,取汤作代茶饮)。

  内伤咳嗽不单与肺部疾病有关

  干燥的秋天,内伤咳嗽也容易发病。师常喜医生介绍,“所谓内伤咳嗽,即身体本身有器质性疾病,到了秋季容易发病。秋燥犯肺,有肺部基础病如慢阻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的人,更容易因外邪入侵而咳嗽。”

  秋天气温多变,空气中花粉较多,还要提防过敏性咳嗽,主要表现为一闻到烟味等刺激性气味,吸入花粉、粉尘等或受凉就突然咳嗽起来。

  如果有鼻炎、鼻窦炎等基础病,晨起时咳嗽明显的患者,还应考虑鼻后滴漏综合征的可能。这是因为夜间鼻腔分泌物后流到咽喉部,晨起通过咳嗽排出分泌物。

  咳嗽总不好当心咳嗽变异性哮喘

  有一部分支气管哮喘,开始时是以频繁的咳嗽为主要表现,可能不会有喘息出现。这类患者虽经抗生素、止咳剂治疗,但效果不明显。经过相当长时间(几个月甚至一年以上),肺部才出现哮鸣音,伴发喘憋,有的甚至一直没有哮鸣音。

  此类患者极易造成误诊,须经支气管激发试验检查以明确诊断。因此,对于长期慢性咳嗽,经抗感染、止咳治疗疗效不明显的患者,应考虑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可能,建议及早到正规医院诊断。

  提醒:乱服药易耽误病情

  “治疗咳喘,需辨证论治,不能盲目、自行用药。”师常喜医生还提醒,比如许多黄痰咽痛症状的患者,其辩证可能是“寒热错杂证”,往往是在“里虚”的基础上同时伴有“外感热证”(常表现为炎症)。他们可以用适量清热药驱散这些热证炎症,但单纯的清热药只能“驱热”,却不能“驱寒”,更不能补“正气”。而且,服用大量的清热解毒药还会伤及“正气”,助长“邪气”,表现为炎症消除了,但咳嗽咳痰仍持续,痰越来越多消不出去。

  还要注意的是,所谓的风寒、风热感冒,其实并非是持续不变的,有些患者可能前三天属于风寒型,需要用风寒类药物,但慢慢地化热了,就需要改用风热型的,也就是清热的药了。

  梨水是咳嗽的万能药吗?

  很多人都知道,梨有润肺止咳的作用,川贝对止咳化痰有很好的作用,秋天出现咳嗽的时候,通常会熬川贝梨水喝。

  但其实,川贝梨水并不是适用于所有类型的咳嗽,它也是有适应证的。因为川贝和梨偏寒性,所以对于偏寒性的咳嗽,比如患者有白痰、稀痰,或者流清鼻涕,就不适宜服用川贝梨水。对于肺热痰少,或者是偏阴虚的咳嗽证型,比如吸烟人群,或者老年人反复咳嗽,伤到肺阴了,这些人适合服用川贝梨水。

  TIPS

  养肺食疗方

  针对秋季燥咳频发,师常喜为大家推荐两个养肺药膳。

  ■黄芪山药粥(补肺气):黄芪30克,山药30克,粳米50克。先用水煮黄芪取汁去渣,再用汁煮山药、粳米做粥,晨起空腹食用。适用于肺气虚,易感冒者。

  ■枇杷梨皮川贝饮(润肺止咳):枇杷叶15克,鲜梨皮15克,川贝10克。以水煎煮取汁去渣代茶饮。适用于肺热,口干咳嗽者。(记者 刘威)  

【编辑】:王小梅
【责任编辑】:王小梅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