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心脏很脆弱 你要好好爱护它
2020-09-29 12:00:19   
2020-09-29 12:00:19    来源:银川晚报

  9月29日是世界心脏日,今年的主题是“用心爱心”。

  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率不断上升。有数据显示,我国现有心血管疾病患者约3.3亿,“猝死”这两个字眼在我们生活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那么,生活中,如何爱护好我们的心脏?

  多数猝死是心脏原因

  据宁医大总院心脑血管病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刘志军介绍,发生猝死的原因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是心源性(即心脏问题引起的)猝死。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人数超54万。

  “心脏病有很多种,冠心病是心脏病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而心肌梗塞是心源性猝死最常见的原因。”刘主任说,知晓自己是不是高危人群,尽早发现疾病的潜在风险,对于预防猝死的发生至关重要。

  这些人群需警惕

  “心源性猝死的诱因包括过度熬夜、过度劳累、剧烈运动、情绪异常等方面,酗酒、吸烟、悲伤等均为危险因素。其中高危因素包括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高血糖、吸烟、肥胖、冠心病家族史等。”刘主任解释。

  刘主任一再强调,如果一个人长期抽烟,其患冠心病的概率要远远高于不抽烟的人群,而且抽烟量越大患病的概率就越高。

  生活中,有心脏病家族病史、长期吸烟史、“三高”等人群出现胸痛的情况要提高警惕,及时就医。“但遗憾的是,由于大众普遍缺乏猝死急救知识和基本技能,心源性猝死的抢救成功率极低,大多数人没等送到医院就已经死亡。”

  别忽视心脏的求救信号

  心脏不舒服时,总会及时发出“呼救”信号,平时要多注意它的异常表现。

  中老年人,在过度劳累、饮酒、情绪激动后突然出现心前区发闷、压榨痛等症状,很可能是患了冠心病。如反复发作持续时间较长,经服用硝酸甘油、救心丸后,心绞痛仍不能缓解,则可能是发生了心梗。

  患有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贫血等慢性病的人,一旦出现下肢浮肿并逐步上行,伴有心慌、气促、行动困难,很可能已经累及心脏发生了慢性心功能不全。

  提起心慌,很多老年人深有体会。“总是莫名的心慌,有时心脏还乱跳,连呼吸都有点困难。”

  刘主任介绍,心慌也是心脏病常见的症状之一,是心血管疾病症状——“心悸”的另一种通俗表述。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一活动就心跳加速,出现心慌症状;心律失常的患者,每当心律异常时,也会出现心慌。

  不典型的心梗也要提防

  一般来说,最为典型的心梗症状是突然出现胸痛、胸闷(疼痛多表现为压榨性、紧缩样、压迫感),坐立不安,出大汗。很多人还会有“我不行了”这样的濒死感。“但与上述典型表现相比,有些不典型的症状也要警惕。”刘主任提醒。

  “如果出现突发性的心前区压榨性疼痛,并且伴有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呕吐恶心等症状,也要考虑是心梗。此时一定要拨打120。”少数情况下,急性心梗还可能表现为牙痛或者下颌痛,服用止痛药不能缓解,但它往往不仅仅有牙痛,多数会伴随其他表现,包括胸痛、肩膀痛、出冷汗、濒死感等。

  老年人如在上腹痛的同时伴有呼吸困难、心律不齐等,也需要考虑到急性心梗的可能。

  特别提醒

  警惕心脏的4个危险时刻

  我们的心脏,在日常生活的某些时刻会更为脆弱,尤其是在下面的几个“危险时刻”。

  用力排便时

  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用力排便时,会引起腹压、血压升高,同时心率也会加快,可能引发心肌急性缺血。

  洗澡时

  洗澡时全身血管扩张,老人如果长时间待在密闭缺氧的环境里,容易引起大脑和心脏缺血。

  情绪激动时

  有些老人长时间看电视、打牌、下棋,久坐不动,若情绪突然激动,血压会一路飙升,心率增快,容易诱发心肌缺血。

  清晨起床时

  早晨清醒后,身体各个器官还没有完全苏醒,猛地起床时,高血压患者容易出现呼吸、心跳加快,血流加速,血压骤然上升,容易出现心脏事件。

  TIPS

  爱护心脏,烟和酒最好都不要沾,吸烟是损害心脏功能的首要因素。避免长期劳累、熬夜,适当运动。饮食方面,不宜吃太多含胆固醇较高的食物。尽量控制紧张、烦躁等负面情绪,以免加重或诱发心血管疾病。(记者 刘威)  

【编辑】:王小梅
【责任编辑】:王小梅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